天灾之后,人祸就在附近徘徊。从甲流,到西南旱情,投机者似乎找到了新的金融“玩具”——农产品,大蒜、辣椒、甘蔗,轮番蹂躏,打着自由市场的幌子,制造着一个个“信息陷阱”,低买高抛,大赚特赚,至于这些“玩具”的真正生产者农民,根本就玩不起这个游戏,一没资金二缺信息,除了围观,还是围观。
大蒜:涨价已进入“续集”
甲流过后,大蒜炒作并没有偃旗息鼓。
“最近大蒜卖得太贵了,刚便宜没几天,怎么又涨了?”近日,胡女士在上海浦东新区博兴路上的正育菜市场买菜时发现,原本几毛钱的大蒜,每公斤价格已经一路上涨到10元左右。
记者了解到,去年年底大蒜价格还维持在9元/公斤左右,春节期间上涨到11元/公斤上下,春节过后回落到9元/公斤,最近两天大蒜又贵了,一下子回升到11元—12元/公斤。
菜贩并没有从涨价中获得利益。在正育菜市场卖菜多年的高先生告诉记者,上周进蒜的时候价格就涨了,而且一天一个价。“这几天来我这儿买蒜的人明显变少了,人家一问价,撇撇嘴就走了。毕竟这东西不当菜吃。你看我这蒜,好几天了,也没卖出去多少。”
大蒜作为调味品,其价格上涨对饭店影响最明显。“大蒜涨价我们饭店最吃亏,平常家里能吃多少蒜?我们一天连做带扔就要用不少,但又不能因为这个上调菜品价格。”
对于大蒜上涨的原因,经营调料批发生意的路先生认为,除了因为大蒜断档的季节原因外,人为炒作是促成蒜价上涨的主要原因。摩根士丹利亚洲首席策略分析师娄刚介绍,只需要一座仓库,一些现金和几辆卡车就能完成。他们会在仓库尽可能多地囤些大蒜,然后哄抬价格。
“在这轮大蒜涨价潮中,受益的并不是蒜农,大蒜价格上涨真正的受益者是中间商、批发商和有自己生产基地的大企业。农民驾驭市场的能力很弱,根本不能对此作出及时的反应和预判。”娄刚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