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介在路边卖房
“一个商铺养三代。”这是浙江人的一句老话。现在的说法是:“假如你爱他,就劝他做商业地产,因为它的利润、回报实在太高;假如你恨他,也劝他做商业地产,因为它的风险也实在太高,做不好就会血本无归。”
浙江人天生会做买卖,对钱有本能的嗅觉。十几年前,他们初来北京做生意,多聚集在南城,人越聚越多便有了“浙江村”。经过浙商多年经营,现在的“浙江村”,有各类门店超过3000多家,中大型批发市场就有30多家。像北京有名的虹桥市场、天意市场、潘家园市场、马连道茶城等,也都由众多浙商投资、经营。
“市场、市场,有市才有场。‘市’,我的理解就是人气、人流。没有人的地方是做不了买卖的。在人烟罕见的地方,哪怕搞出一个五星级的场所,招商也很难。”
“选什么样的商业地产进行投资,我们看两个标准:一,地段位置好不好。要是在二级城市做商业地产,我们先问这个城市的常住人口是多少,流动人口是多少,人均收入是多少,在两公里之内的商业网点有多少。做商业,商户越多越好,消费人口越多越好,赚的就是‘人头钱’;二,看外部环境好不好,也就是看社会治安情况怎么样。否则,你赚到钱了,三天两头有地痞流氓来骚扰,也肯定没法做生意。”
做商业地产,投资团一般用这几种方式:一、最简单的就是把项目全包下来,一下承租10年、20年。整体承包的好处是能压低价格。然后,再重新包装、定位、对外招商;二、以租代买的方式。如果一个项目投资两三亿元,只首付启动资金3000万元,半年后再付一笔钱,一年后又付一笔钱。两三个亿,在几年之内付清。三、协助招商引资,按业内规矩得佣金。四、只买摊位。一下子买上十个八个摊位,再转租给别人经营,这就属于小打小闹了。
有一回,投资团去东北考察一个项目。那是长白山脚下的一座县城,这个县正在修机场,铁路和公路网四通八达。“资源、交通出人意料地好,让人惊叹的是,直到投资团到来之前,这里还是一片沉睡的商业处女地。”
陈俊他们去参观县下的一个镇,说是国内目前最大的人参集散地,但因为缺少深加工、精包装、规模小等原因,所以效益并不好,没挣多少钱。
“那么金贵的人参,却像卖大萝卜一样堆在地上卖,搞得不值钱。花上300元,就能买一大手提袋的人参,看了让人惋惜!这一大袋子人参,要是拿到我们浙江倒卖,不知能赚回多少个300块。人参,多珍贵稀有的东西呵!经过反复考察、调研,—位温州商人,决定投资几千万兴建人参市场,并建立产销、精深加工一条龙体系,重新包装,打造品牌。结果,他当年就收回了投资成本。”
还有一年,投资团去东北某地投资商业地产,结果开始招商了,可就是招不来商户。
“我们就纳了闷:这么好的市场,摊位搞得好好的,还有暖气,而室外温度是零下二、三十摄氏度,冷得要死,可商户们就是不进场。难道当地人喜欢在户外做生意?我们反复问原因,你猜他们怎么说:进市场,得交取暖费。可我们一个月才收10块钱呵!就为了省这点钱,他们宁可站在冰天雪地里挨冻,真让人哭笑不得。算了!我们干脆把取暖费免了,他们这才进场做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