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证券之家投资理财理财学习
 
 
零收益频现 只保本不赚钱成理财市场新风险
发布时间:2009-12-1 19:42:11
 
文章内容

  零收益理财产品再度频现市场

  商报讯 虽然银行在设计产品时做足了风险防控,但银行理财产品零负收益也让投资者感到郁闷。

  继前日本报对东亚银行“溢利宝”投资产品——系列5号到期零收益进行报道之后,记者昨日又了解到,目前还有不少理财产品到期没有达到预期收益水平,零收益产品不断出现。业内人士对此表示,虽然零收益并没有赔钱,但投资者付出了高昂的时间成本,相对其他投资产品来说,投资者已经是亏损了。

  资料显示,在银行理财产品去年爆发零负收益事件后,银监会多次发布通知,叫停风险较高的挂钩股市理财产品,并始终强调银行对客户“卖者有责”,但这仍不能阻止一些理财产品出现到期零收益。据普益财富网统计,进入10月以来,已有21款理财产品到期未能实现预期收益率,其中就有一半产品是以“零收益”谢幕。

  与一年半以前市场爆发的银行理财产品零收益事件相似,目前到期收益率为零的理财产品仍旧集中在结构型产品上。其中包括中资银行自主研发的挂钩产品,例如中国银行汇聚宝0711F的挂钩标的为标智沪深300中国指数基金挂钩,其到期收益也为零;浦发银行的“汇理财”2007年第九期F2计划人民币24个月期产品受挂钩基金低迷表现的影响,到期则遭遇零收益;光大银行发行的同升17号股票联结型理财产品,投资币种为美元,由于挂钩的股票表现逊色,投资者收益受损,但该系列理财产品设置了保本条约(投资者提前赎回时除外),持有该系列理财产品到期的投资者实际收益为零。

  零收益产品中还包括外资行主推的结构型产品。例如德意志银行(中国)在11月内就有4款产品到期为零收益;而荷兰银行一款名为“涨跌双赢系列澳元汇率挂钩结构型存款第一期”的挂钩黄金理财产品,因金价暴涨超出设定区间而颗粒无收;渣打银行1.5年期结构型理财产品MALI080131和MALI080141表现逊色,但由于该行也设置了保本条约,最终投资者只拿回了投资本金。

  除此之外,记者了解到,不少正在运行中的理财产品,目前账面收益率也已经为负数。

  据普益财富最新一期研究报告显示,正在运行的300款QDII理财产品中,累计收益率目前为正值的理财产品仅为62款,中资银行的42款QDII理财产品的单位均大于0.5,其中累计收益率为正值的有4款;外资银行的258款QDII理财产品中有58款产品的累计收益率为正值,其余理财产品均跌破初始净值,但累计亏损均未过半。其中,花旗银行旗下“百骏太平洋股票基金”理财产品、“施罗德环球基金系列-日本股票”产品累计收益率已降至-45%以下。

  银行理财产品持续不断地爆发零收益事件,使投资者在年末布局明年理财规划时产生了疑虑。记者近日了解到,由于预感央行明年内加息,不少投资者已经放弃定期存款、转投理财产品。就目前理财产品市场而言,品种较为单一,除信贷类、结构型产品外,可供选择的其他类型产品非常少,但业内人士就此提示投资者,不要因为产品单一而“乱买”,一定要看清风险条款和本金安全保障说明,确保“稳”字当头。

(北京商报)

[责任编辑:cindyzheng]


相关文章
  • ·零收益频现 只保本不赚钱成理财市场新风险



  • 相关说明
    |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网站帮助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证券之家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2008 证券之家 本站法律顾问:北京姚克枫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