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市长愤怒之极,把银行家骂作打不死的臭蟑螂。伦敦市民也忍无可忍,誓称若不尽快消灭这种红利文化,就要把英国政府和财政部送上法庭。其实早在今年6月,一些环境学家和相关组织就非常反对财政部投钱救助RBS,并就此提起了法律诉讼。这些人把RBS称作是“石油天然气银行”,因为RBS是给能源产业贷款最多的银行。
民众单纯地以为,一些大银行被政府控制后就不敢造次。然而,往往是你觉得不可能发生的事,最后还是会赤裸裸地暴露在公众面前。被政府控制了70%股权的RBS就很明目张胆。尽管英国政府恐吓这些银行说,若再不自觉就向其重征盈利税,可雷声大雨点小的动作对银行业根本起不到任何作用。相反,大银行们对抗政府也有自己的一套,逼急了就说这只是误传。
同样的情况在美国也发生着。自去年金融危机爆发后,政府不惜代价把现金填进华尔街的大银行,银行缓过气了,再看看借贷人过的是什么日子?他们的借贷之路不仅不平坦,还对大银行收缩信贷的做法敢怒不敢言。据美国联邦储蓄保险公司(FDIC)报告,截至今年6月30日,五大投行的保证储备金上升了29%,高盛和摩根大通上个季度赚钱最多,盈利均高达30亿美元。联邦政府资助最多的花旗银行的储备金在节节攀升,但借贷金额却在大大减少。
原本希望投行们在缓过劲后多帮助消费者和中小企业,但美联储官员DanielTarullo最近对国会说,这个月,商业银行的借贷量是2009年以来下降最厉害的一次。这对中小企业的严重打击不得而知,其实比起公共资本市场,这些企业对银行的依赖性更大。也许是财长盖特纳看出了华尔街那些“白眼狼”的真实面目,10月21日,他表示,白宫可以逐步撤回一些已获成功的TARP项目,并把更多救助目标转向中小企业及住房等贷款依然疲软的领域。这可算作平息纳税人怒火的一个“及时雨”。
[责任编辑:gaviny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