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证券之家投资理财理财学习
 
 
欧美银行欲挣脱政府“羽翼”
发布时间:2009-10-20 17:48:13
 
文章内容

随着欧美经济的逐步好转,尤其是金融业走出低谷,曾躲藏在政府羽翼下的银行开始蠢蠢欲动,逐步谋求摆脱政府的“保护伞”

北京时间9月22日,美国银行表示,将向美国财政部、美联储和联邦储蓄保险公司还款4.25亿美元,从而结束美国政府资产担保的贷款。而一旦双方达成协议,美国政府对于美国银行的介入力度将进一步减小。

近期以来,随着欧美经济的逐步好转,尤其是金融业走出低谷,曾躲藏在政府羽翼下的银行开始蠢蠢欲动,逐步谋求摆脱政府的“保护伞”。然而,政府是否应该放手,银行又是否已经具备独立的能力?

退出并非好时机

2009年1月,美国政府同意担保美国银行1180亿美元资产,以协助美国银行收购美林,防止金融危机恶化。不过,尽管双方于1月宣布了这项协议,却并没有正式签约。今年5月,美国银行表示打算退出此项政府担保,美国政府要求美银支付退出费用,但是美国银行一直拒绝支付这笔费用。

此前,美国国会议员曾要求美国财政部不能让美国银行从政府担保中退出,而美银的拒不付费也使得退出计划搁置。当下,美银愿意支付退出费用,意味着美银将正式退出政府1180亿美元的担保计划。

美国银行首席执行官刘易斯表示,支付这笔费用就是希望能降低政府对美国银行事务的介入,而美国银行也能通过减少对政府的依赖回归正常市场资金管道。美国财政部发言人安德鲁·威廉姆斯(AndrewWilliams)则表示,美国银行愿意支付这笔费用,显示金融系统越来越稳定。

“随着经济的好转,银行逐渐脱离政府是必然的趋势,但是美国银行选在此时退出政府担保计划似乎不是一个好的时机。首先,此前美银为了收购美林而接受美国政府200亿美元的注资,至今尚未得到政府的还款同意,这表明美银的状况并未有明显的好转,至少仍远不及高盛等集团。”一位银行业分析人士指出。

“其次,目前美银高层人事变动的前景尚不明朗,尽管在过去几个月中,美银高层已进行几次换血,但是刘易斯的去留问题仍是颗‘不定时炸弹’。另外,美银因收购美林而麻烦不断,近期因美林分红事件面临指控。一旦进入司法程序,不是短时间能解决的。”

市场环境并不明朗

上海财经大学现代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奚君羊表示:“对于欧美银行而言,目前完全退出政府的保护,行动得太早了。”尽管如此,除了美国的银行力图摆脱政府控制外,英国各家银行也是“不约而同”。

9月21日,有消息传出,目前苏格兰皇家银行(RBS)正在积极筹集30亿至50亿英镑资金,以阻止英国政府持续增加对其持股。根据RBS与英国政府签署的协议,该银行需要再向政府交出金额达195亿英镑的债券,作为参与政府资产担保计划的费用,而此举将导致英国政府在该银行的持股比重从目前的70%增至84.5%。

除了RBS,英国莱斯银行也在为筹集资金而忙碌。该行高层曾透露,将筹集最多100亿英镑的资金,以脱离政府的资产担保计划。但是英国监管机构对莱斯银行的退出担保计划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要求其必须筹资200亿英镑才能脱离政府担保。

奚君羊表示:“尽管今年以来,全球股市呈现上涨态势,但这只是短期性的,未来的前景并不明朗,所以如果这些银行想要通过在公开市场供股融资来筹集资金,其实并不容易。除非股市明确呈现强劲的上升态势,显然目前还不具备这样的条件。”

“此外,不排除这些银行采取定向发行的方式来筹集资金,但是就目前环境而言,是否有这样的融资对象是个比较大的问题。同时,从欧美各国政府的态度来看,谨慎是各国政府的主流态度,而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监管更是各国政府的共识。所以,综合各方面的因素考虑,目前仍不是各银行能摆脱政府的时候,这些银行仍需等待更好的时机。”奚君羊说。

美国银行将过堂

美国证券监管机构证券和交易委员会9月21日宣布,将就美林公司高额分红信息披露一案与美国银行对簿公堂。

美国证券和交易委员会表示,将“大力推动”案件进程。这可能使美国银行高管也面临指控。美国银行则表示,分红披露程序全都合法,因此会为自己“大力辩护”。

去年9月,美国银行经过不足48小时谈判后同意收购受金融危机冲击而负债累累的美林公司。去年美林全年亏损276亿美元,却在年底向员工分红58亿美元。美国证券和交易委员会指控美国银行未能向股东披露分红信息。

上月,美国银行曾同意在对信息披露过失不置可否的前提下,支付3300万美元了结这项指控。

[责任编辑:gavinyan]


相关文章
  • ·欧美银行欲挣脱政府“羽翼”
  • ·欧美银行复苏怪象:裁员和招聘并行
  • ·[图文]欧美银行业缘何再掀高薪潮(图)
  • ·不满薪酬待遇 欧美银行高管频频离职



  • 相关说明
    |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网站帮助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证券之家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2008 证券之家 本站法律顾问:北京姚克枫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