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证券之家投资理财理财学习
 
 
“游戏规则”改变 银行打新产品盛况不再
发布时间:2009-8-5 12:34:34
 
文章内容

编者按:

新股发行制度改革改变了打新股的“游戏规则”,也改变了市场参与各方的打新收益。2007年火爆一时的银行打新产品由于依赖网上申购优势丧失,已经热度不再,资金量较大的个人尽享中签率提高后的新股收益,而大量参与网下申购的债券型基金却受到了资金的青睐。

自6月29日桂林三金(002275.SZ)摘得IPO重启首单开始申购至今,火热的“打新股”已经持续了一月有余。但CBN记者统计发现,今年IPO重启后银行理财产品在打新股方面并没有多大作为,2007年打新产品发行热潮已经不见踪影。

打新理财新品少

CBN记者查询发现,IPO重启以来,新发行的带有“打新股”标签的产品只有工商银行交通银行发行的两款,其余涉及到打新股的理财产品多是2008年或之前发行的。

7月29日,工商银行2009年第39期——新股申购结构化优先份额发行,该产品募集资金投资于新股、信贷资产、票据资产等,投资期6个月,预期年收益率3.20%。

交通银行则于6月23日推出了期限为6个月的“新股连环打”理财产品,该产品募集资金投向于新股、债券、票据、信贷资产、信托贷款、固定收益类银行理财产品及信托理财产品等。

“想想2007年的盛况,再看看现在的市场状况,很明显银行理财产品打新股的热度大不如前了。”昨日,普益财富银行理财产品研究员张星如此告诉CBN记者。

“我们银行不准备再开发打新股新品了,现在没什么优势了。”昨日,某国有银行总行个人金融部相关负责人向CBN记者透露。该人士认为,银行打新股理财产品往往选择大盘股网上申购,鉴于新规的限制,真正能用于新股申购的资金规模并不大,资金使用率太低。

银行也开始对打新股产品规模作出限制。建设银行深圳分行开放式新股月月打增强型产品近日公告称,由于新股发行制度改革,该产品实行总量控制,8月初将暂停归集,产品不再新增签约。

打新产品投资范围多样

张星指出,现在市场上几乎没有专门针对哪只股票上市而专门定制的打新股产品,甚至连专属于打新股的产品都很少,更多的是添加了一些结构化的设计,扩大产品投向范围。

如上述工商银行和交通银行两只产品,除了打新股,还可以投资信贷资产和票据资产。有的银行只是在原有的结构化产品上添加了打新股的投向,如中信银行的稳健理财2号理财产品就设计了打新股的资产配置。

“可能的原因是,银行的资金使用率低了,要把多数资金配置在其他资产中,这样风险也比较小。”张星认为。

但结构化的设计也带来了低收益率,如上述的工行打新股产品预计年收益率3.20%,与一年期定期存款的2.25%利率相比,并无太大吸引力。

“现在银行打新股产品卖得确实比较少,就我的客户中,我了解到很多都是自己打新股。”昨日,某国有银行北京分行财富中心经理告诉CBN记者。

在他看来,目前选择银行打新股产品的主要有两类人:一是有几十万资金,但工作比较忙,无暇自己打新股的客户;一是“荷包”不满,大概只有几万元流动资金的“散户”。两种人共同的特点是稳健投资者,风险偏好度低,又不想错过打新股的收益。

“银行打新股产品,大概是目前能满足投资者短期闲置资金理财增值和流动性双重需求的最稳健投资方式。”该人士认为,在稳健这个大前提下,银行打新股产品虽热度退却,仍有市场可为。

[责任编辑:benlai]


相关文章
  • ·“游戏规则”改变 银行打新产品盛况不再



  • 相关说明
    |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网站帮助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证券之家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2008 证券之家 本站法律顾问:北京姚克枫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