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渣打银行是由两家英国海外银行合并而成。分别是:英属南非标准银行和印度-新金山-中国汇理银行(1911年后译名改为:印度-新金山-中国渣打银行。)1858年在上海成立了第一间分行,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渣打银行得到允许继续留在上海营业,并应新政府要求协助打开新中国的金融局面。五十年代,渣打银行对中国的贷款业务着重在化学及钢铁工业方面。随着八十年代的改革开放,渣打银行率先重建在中国的服务网络。
本报实习记者祝辉报道
据渣打银行最近公布的盈利状况显示:今年前5个月,该行收入和盈利均创新高。而早在今年3月,该行公布的2008财年净盈利状况也令渣打高层颇感欣慰;2008财年该行净盈利由上年同期的28.1亿美元增长至33亿美元,实现了17%的高增长,其中在中国内地共获盈利6600万美元。那么在当前经济普遍不景气,国际上各大银行纷纷告亏的前提下,渣打银行是如何做到一枝独秀的呢?其又有何独特的生财之道呢?
或许今年4月上海卢湾法院开庭审理的一起“理财合同纠纷”案能给我们一些启示。今年4月10日,上海的投资者林女士因不满渣打银行新天地支行在出售一款名为“金通道环球投资系列”理财产品时,未充分告知其风险,存在违规行为,致使其造成300万的巨额损失,将渣打银行告上了法庭。
其实,上海林女士的遭遇并非个案,家住深圳的靳涛(化名)也有类似投资失败的经历。“我现在已经四十多了,这半年一直处于失业状态,本想将放在渣打银行的理财金拿出来做点小生意,可现在是不可能了。”靳涛曾在2007年6月经渣打银行深圳分行理财人员推荐,购买了4.5万美元的QDII200707型金融理财品。可谁想在靳涛购买该理财品后的短短几天时间里,其4.5万美元的本金已亏损近30%。靳涛考虑到该理财品风险太大,于是便到银行要求赎回本金,可得到的答复却是半年封闭期内不能赎回本金。
“可半年后我再去查账户,发现账户里的钱已亏损近60%,于是我想既然已经亏成这样了,还不如把钱存在里面,希望等到两年赎回期到了后情况应该会有所好转,可现在赎回期也到了,我账户的钱却只剩下当初的10%了!”于是愤怒的靳涛便找到渣打银行理论,可得到的答复却是靳涛的亏损是由金融危机所致,银行也无能为力。那么靳涛和上海的林女士到底都买的是渣打银行哪种类型的金融理财品呢?
其实靳涛和上海的林女士所接触的金融理财品是一种高风险、高收益性金融衍生品,即渣打银行将国内投资者购买其理财品的资金转换为美元、澳元等外国货币后用于投资国外的股票、期货、基金等投资品,一旦投资失败,可以说血本无归。按理说从事该金融衍生品的银行或公司应在事前充分告知投资者其中的高风险性。
“他们根本就没有告诉我其中有风险,只是说投资他们银行的金融理财品是如何的好,短短的时间就能拿到超过25%的收益,我当时看到渣打银行是有着150年历史的老银行,应该不会骗人,可谁知现在几十万没了,我都不知道是怎么没的”。成都的李女士曾于2008年6月在渣打银行成都分行业务员的鼓吹下,购买过两款该行的金融理财品,其后李女士在该行的账户一直处于亏损状态。并且令李女士气愤的是至今她都不知道她的钱是怎么亏的,银行方面也以涉及商业机密为由,拒绝为李女士提供相关的交易详情。
据了解,目前涉及渣打银行问题理财品的投诉已遍及北京、深圳、上海、成都等多个省市。为此北京金杜律师事务所专门研究股票、债券方面法律的杨旭升律师提醒国内广大投资者在选择要投资的公司或产品前最好到专业的机构咨询相关事宜。“你要投资某款境外理财品首先要对它有个了解,如果自己不了解也要向专业人士进行咨询,特别在签订投资合同的时候更要了解相关的法律风险,否则宁可不做该方面的投资。”
“根本没用,我本身就是学国际贸易的,应该说投资方面的知识和经验都很足,但我却看不懂渣打银行的投资说明书以及合同,它上面全是一些投资公式,根本就不明白合同上说什么。他们事先已把所有退路都想好了,让你防不胜防,甚至有些律师都被骗了”。和靳涛有着相同遭遇的深圳的李小姐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表示。
针对众多反映渣打银行问题理财品的投诉,《中国产经新闻》记者以投资者的身份致电渣打银行北京支行时,发现该行客户经理在给客户推荐金融理财品时已开始有意识地注意提醒客户相关理财品的风险性。
“随着金融危机的爆发,境外投资品的问题也不断显现出来。一方面从事境外投资业务的银行或公司应从长远出发,及时告知国内投资者各方面的风险性,如果在这方面的名声做差了就很难挽回了;另一方面国内的投资者也应该有一定的风险防范意识,自己不懂的产品最好不要碰,即使是回报率再高的产品”。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理财产品中心副主任袁增霆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
[责任编辑:divoh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