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6月19日,本报刊发《个税:工薪撑大局,富人镶边鼓?》一文,对当下个税的热点问题进行了深度剖析,引起读者关注。河南的詹先生来稿认为,工薪撑大局虽不公平,但不是富人之错,真正原因是工薪增长幅度跟不上扣除标准提高幅度。詹先生的观点为我们破解个税迷雾提供了新的视角,特此编发。
财政部网站6月17日发布《我国个人所得税基本情况》后,媒体纷纷报道了各方对个税的一些不同看法,互联网上更是表达了不同的声音,焦点集中在“工薪阶层成为个税缴纳主体是否公平”上,这一方面说明个税迷雾难以破解,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各方简单对比工薪阶层与富人的纳税总额,不免产生重大误解。
富人人均贡献22倍于工薪
富人贡献“相形见绌”是与广大工薪阶层互比得出的结论。这一结论是不科学的,因为阶层之间根本不具有可比性。如果换个角度,又会得出完全不同的结论,比如人均纳税额。从报告得知,3%的富人作出了35%的贡献,97%的中产阶层作出了50%的贡献;全国总纳税人数为8000万人,富人240万人,中产阶层7760万人;富人人均纳税53917元,中产阶层人均2383元;富人人均纳税是中产阶层人均纳税的22倍多。
只关注工薪阶层的纳税总额,势必掩盖个税纳税的真实性。富人应该比中产阶层的人作出更大的贡献,但这是建立在人与人之间的比较基础上的,而不能建立在少数人的小群体和人数巨大的大群体之间的简单比较基础上,况且富人的贡献并不限于个税贡献一项,还应包括管理企业为国家缴纳的其他税入。事实上富人阶层实际贡献大于中产阶层,富人个人贡献远远大于中产工薪阶层的个人贡献。
工资增长落后扣除标准
一个富人平均纳税额相当于22个工薪阶层人员的平均纳税额,而工薪阶层又成为个税纳税的最主要群体,纳税总额撑大局,这与富人没关系,更不是富人的错。工薪阶层支撑个税半边天,是扣除标准设计形成的,是扣除标准提高幅度与工薪增长幅度之间的巨大差距造成的必然结果。这种原本意义上的富人税,因扣除标准调整增长速度远远低于平均工资增长速度,使个税逐步走向大众化的平民税,这是工薪阶层成为个税撑大局的根本原因,也是个税成为我国第四大税种的根本原因。
提高标准藏富于民
提高扣除标准是藏富于民的最为有效手段。
大幅度提高扣除标准,让个税从目前的平民税回归到富人税,让更多财富留在广大民众手中,是未来中国个税的最根本改革措施和方向。广大民众消费水平是决定市场规模的重要决定因素,也是撬动内需的重要引擎。减免广大民众个税负担,藏富于民就会释放出这个巨大群体的巨大消费能力,这是扩大内需的重要社会基础。大幅度提高个税扣除标准,就是实现撬动内需、拉动内需、扩大内需,实现可持续平稳快速发展应对危机的利器。因此,在应对危机中大幅度提高扣除标准以扩大内需,具有紧迫性。
(作者系河南财经学院副教授)
[责任编辑:gaviny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