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记者汤亚平
目前的A股市场确实使人困惑,利好频频、市场反应麻木,外围飙升、A股不为所动。10月份,A股创下自1994年7月份以来的月度最大跌幅。记者本周就此采访证券营业部时,分析人士认为,国内A股“跟跌不跟涨”已成常态。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总体上是内因起决定作用。进入11月,分析人士提醒投资者,A股市场有五大焦点问题亟待厘清。
一、软着陆与硬着陆
市场关注度:☆☆☆☆☆
正方:多数经济专家认为,政府正努力使经济软着陆。依据历次我国政府在经济调整中的出色成绩,我们认为此次仍应该给政府投信任票。国家通过加大铁路和电网等基本建设投资拉动内需;对农业、医疗体系的改革措施,同样也是出于保经济增长的考虑。由于我国政府强有力的组织领导能力,以及充裕的财政资源,实现经济的软着陆没有问题。
反方:早在去年11月,法国巴黎百富勤经济师秦红雨就曾提醒,有三大原因可能造成中国经济2008年出现硬着陆:第一,热钱流出的可能性很大;第二,中国大量过剩的产能面临世界经济下降周期的到来;第三,房地产市场将会出现拐点。据2008年9月统计,规模以上工业增速连续第6个月出现下降,这也让市场对此有些担忧。
分析师点评:我国有30年抓经济的经验,虽然目前面临很多困难,但历史证明,政府的办法总比困难多。
二、政策底与市场底
市场关注度:☆☆☆☆☆
正方:多数市场人士认为,跌破1800点的政策底并不可怕。历史证明,政策底往往先于市场底,而市场底又先于经济底。据瑞银分析师统计,自2002年以后,A股指数低点领先盈利增速低点大约6个月。他们预计,A股公司盈利增速的最低谷很可能出现在2009年上半年。那么,未来的3个月,A股很可能会形成真正的“市场底”。
反方:尽管A股估值水平也达到或接近历史最低水平,但仍缺乏底部特征,供求关系未见明显改善,特别是最根本的基本面因素也不容乐观,2009年—2010年经济增速的持续放缓并不会让人意外。申银万国桂浩明认为,综合考量,在1500点左右形成“市场底”的可能性是存在的,而要真正确认这个底部,恐怕会需要很长的时间。
分析师点评:政策导向的转变,以及由此引发对基本面的深远影响,使得我们有理由相信A股已经接近中期底部。
三、流动性与参与度
市场关注度:☆☆☆☆
正方:流动性往往能够成为提示A股市场运行的先行指标。据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统计,历史上股市在M1触底反转后基本能够实现企稳,而在股指和M1“双触底”后,市场往往可以获得正收益。2008年9月国内M1货币供应量同比增速滑落至9.43%,这是近10年来M1当月同比增速第5次在10%以下,前4次都证明了流动性出现了反转。
反方:关键还要看A股市场参与度。历史数据显示,进入2008年以来,A股市场活跃度呈现持续走低的特征,8月份之后更是有加速下降的趋势。据中登公司统计,上周沪深股市新开股票账户16.49万户,低于前一周的17.22万户,该数据连续两周出现下降。上周,参与交易的A股账户数降至764.82万户,比前一周减少57.05万户,而持仓比例不足4成,表明市场信心低迷。
分析师点评:股市预期值=政策 资金 信心,三者缺一不可。
四、大股东增持与限售股减持
市场关注度:☆☆☆☆☆
正方:由于季报前10天不能进行增持,季报公布结束后,11月或将迎来新一轮的增持高峰。在“9·18行情”的三大救市措施中,央企增持是最具有指导性、持续性的。据Wind资讯统计,自8月22日中国石油拉开增持大幕至10月30日,共有101家次上市公司股东进行了增持,增持股份数超过5亿股。目前有300多家中央企业所属上市公司,占沪深总数的18%。央企带头的大股东增持行为,不仅是市场内在稳定机制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有利于引导长期资金入市。
反方:限售股减持仍是市嘲硬伤”。银河证券认为,过去一年基金持股市值占比下降的过程,正是限售股东减持套现的过程。进入9月以来,限售股东抛售的步伐加速。数据显示,9月是全年限售股解禁数量最少的月份,仅解禁10.62亿股,但9月限售股减持数量却高达4.53亿股。应该看到,11月份各类限售股解禁总额度合计1002亿元,远高于9月份的64亿元,比10月份的858亿元也增加了144亿元,增幅为16.79%。11月份涉及股改限售股解禁的上市公司有92家,环比增加了76.93%。
分析师点评:市场是大厦,“减持”像挖墙脚、“增持”如增砖添瓦。市场对天音控股公司回购的反应,就是证明。
五、外围股市与A股市场
市场关注度:☆☆☆☆
正方:外围市场并不是投资者想像的那样悲观。据美国五大银行发布的财报显示,除了花旗第三季亏损28亿美元之外,其它各大银行依然处于赢利状态,其中道富银行更是比去年同期增长33%。此外,可口可乐第三季盈利增长14%。就政府层面来看,除了美国7000亿美元的救市计划之外,本周欧盟也批准了德国5000亿欧元的救市计划、瑞典国会也批准了2000亿美元金融拯救计划、日本推出包括定额减税2万亿日元等一系列财政救市方案。此外,国际油价也在逐步回落。这些都为全球经济形势的好转提供了有利条件。可见,现在断言当前的金融危机转为全球经济危机为时尚早。
反方:在内忧外患双重夹击下,实体经济必然受到冲击,A股上市公司今年前三季度增速已明显放缓。有可比数据的1604家公司第三季度单季盈利能力同比下降9.03%,环比下降19.11%,全年业绩增速趋缓已成定局。还应该看到,虽然A股目前静态市盈率约为14倍、2008年动态市盈率为12倍,市场的估值水平已经处于历史上的底部区域。但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国际成熟股市估值水平普遍下降,PE由平均15倍降为10倍以下、PB由1.5倍降到1倍以下。A/H股溢价率,仍是当前不少权重股下行的重要压力。
分析师点评:全球金融风暴最坏的时期或许已经过去,A股上市公司业绩增长减速最坏的时期也许还没有到来,而国内政策面有利于经济和股市复苏的最好时期正在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