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大盘毫不回头的下跌再次令投资者的神经揪紧。割肉还是坚持,抄底还是观望?这是无数投资者目前自问自答反复求解的问题。本期圆桌邀请了长城证券研究所所长向威达、国信证券资产管理部投资经理潘剑和五矿证券研究所所长刘德忠三位嘉宾为您解惑。
北京圆桌
嘉 宾: 长城证券研究所所长 向威达(左)
国信证券投资经理 潘剑(右)
五矿证券研究所所长 刘德忠(上)
主持人: 中国证券报记者 钱杰 贺辉红
中期底部是否来临
中国证券报记者:经过一个月的暴风骤雨后,目前大盘已经跌至2500点,您认为A股中期底部是否已经来临,目前投资者应采取怎样的投资策略?
向威达:虽然从4月16号以来,股市已经下跌了不少,但我觉得大盘短期走势仍然不容乐观,2500点恐怕还不是中期底部。因为判断市场是否见底一般需要经历一两次反弹才能看得清楚,而股市从3100点跌到现在还没有出现过一次像样的反弹,所以很难说2500点就是底部。建议投资者在操作上以观望为主,不要轻举妄动,仓位重的投资者,遇反弹可考虑适当减仓。如果是空仓想抄底也需要谨慎。短线看2500点左右可能会有反弹,但目前对反弹的空间期望值不宜太高。从中长线看,A股仍有可能继续震荡下跌。
潘剑:大盘是否见底很难判断,但我觉得大盘下跌到2500点这个点位,已经基本上反映了目前的利空因素,目前许多大盘股的估值已经很低了,我们没有必要盲目悲观。如果大盘跌破2500点,我会选择分批逐步加仓。
刘德忠:建议稳健的投资者以空仓为上,等待市场底部区域的布局机会。趋势交易型投资者可以用三分之一左右的仓位在阶段性的底部构筑或者捕捉反弹中的短线机会。我个人判断大盘还是偏空偏弱,上证指数还处在标准的下行通道中,应顺势而为。
中国证券报记者:导致A股本轮下跌的因素中,您觉得哪些因素正在好转,哪些因素仍不明朗?
向威达:未来股市能否企稳,需要关注以下几个不确定因素。
首先是房地产调控对于今明两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的影响。房地产投资在我国投资中占比较大,由于房地产调控带来的楼市价格下跌可能导致房地产新开工项目的大幅下降,从而影响上下游相关产业链的公司盈利,这是股市下跌的一大主因。国家今年推出了大规模的保障房计划,如果执行得力,保障房的建设将会弥补房地产企业的投资下滑,跟房地产相关的钢材、水泥、工程机械等下游产业都会得到支持,但是地方政府是否真心实意给穷人盖廉租房保障房,还需要观察。因为过去几年政府也制定了许多保障房投资计划,但并没有积极实施。
其次是地方政府投资的增速,从去年到今年,地方投资的积极性一直很高,中央政府也出台了多个区域振兴计划,宏观调控和信贷紧缩对地方政府下半年的投资有多大影响,地方政府投资的增加是否能够抵消今年中央政府投资的减少值得关注。
第三是地方政府债务对于商业银行增加拨备和盈利下降的影响程度。庞大的地方投融资平台贷款中有多少坏账,规模不好估计,这对银行业的估值带来很大压力。第四是欧洲政府债务危机,根据有关数据我个人认为,短期看,这一因素对中国出口的影响不大,但对四季度和明年的影响还需要观察。
潘剑:导致此轮A股大跌的主要因素有两个,一个是房地产调控,一个是欧债危机。房地产调控的利空预期已经大部分反映在股市的下跌中了,我倾向于相信今年廉租房的建设会很快大规模铺开,部分抵消房地产企业投资下降。至于欧洲债务危机,我觉得欧洲的情况没有大家想像的那么糟糕,希腊经济在欧盟经济中占比较小,而欧盟主要大国的经济目前还比较健康,对欧洲的担忧应该主要是一种恐慌情绪的传染。
刘德忠:货币政策的收紧和地产调控等因素并未发生实质性变化,但欧债危机引发市场对世界经济二次探底的忧虑,会促使中国决策层软化国内经济的调控力度,从而冲抵政策叠加和国内外不利因素的恐慌预期。但流动性偏紧、地产调控、经济结构调整等大方向不会改变。房价的非理性炒作和上涨对实体经济的投资挤出和国内消费力的侵蚀非常令人担忧,房价不能有效调控,不利于通胀管理,不利于产业转型,不利于消费升级。至于欧债危机对中国的影响应该远没有美国金融危机的冲击大。
抄底该抄哪些行业
中国证券报记者:随着股指期货的引入,A股传统的估值体系会不会在此次下跌中发生根本性改变,其估值标准会不会向国际靠拢?
向威达:可能性比较大,这不光跟股指期货推出有关,也跟中国经济正在经历的调结构有关。毫无疑问,中国的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是一个较长的复杂过程,但周期性、资源性行业的估值可能从此再也上不去了,而一些新兴产业和消费类行业的估值会高于平均估值水平,就像纳斯达克的估值高过道琼斯指数成份股的估值一样。
潘剑:如果股指期货成交量持续放大,确实会分流一部分股市资金,可能带来A股整体估值水平的下移,但这应该是一个比较缓慢的过程,不会在几个月内完成。
刘德忠:我觉得暂时还不会,A股市场的投机文化还很严重,机构投资者的市场占比还需提高,近半年中小市值股票的狂飙而大盘蓝筹无所作为可见一斑。国内的ST股短期内不会变成H股市场中的仙股,这跟中国A股市场的IPO机制、企业背景和地方政府的政治考虑等有关。
中国证券报记者:在股市继续下跌的过程中,有意抄底的投资者应该重点关注哪些行业?
潘剑:我还是看好医药、消费和IT板块,尤其是成长性最确定的医药股,不妨寻找一些2011年动态市盈率20倍以下的医药股,这样的股票买入风险并不大,持有到明年肯定会赚钱。
向威达:从经济转型和产业景气角度,我们比较看好包括新能源、智能电网、互联网应用在内的新兴产业和医药、食品饮料以及旅游等消费类行业。此外,银行股和黄金股也值得关注。
加息还是利空吗
中国证券报记者:最新宏观数据公布后,加息预期一度十分强烈,但由于欧洲经济动荡导致对全球经济二次探底的担忧加剧,海外投行纷纷调低了中国加息预期,您怎么看中国加息的时点和影响?
向威达:我感觉中国加息的可能性正在降低。其实现在市场对于加息的担忧并不大,主要还是担忧上市公司盈利预期的下调。即使加息,对货币供给也不会产生大的影响,因为中国的企业一向对于利率并不敏感,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对于货币供给的影响其实更大。一旦加息,很可能就会形成市场的短期底部,触发一轮比较大的反弹,但反弹之后市场再怎么走,还是要取决于上市企业的盈利预期。
潘剑:目前来看,加息已经不算什么利空。加息主要会对房地产行业带来很大影响,但在目前房地产调控政策已经比较严厉的情况下,加息的影响会大大降低。而且,一旦加息,就代表经济发展形势很好,政府对于经济增长比较确定了,如果加息的话,市场不仅不会下跌,反而可能迎来反弹。
刘德忠:加息对市场来说早已预期消化了,对市场应该不会有什么影响。但对央行来说,时间的把握是比较难的问题,这涉及到汇率、通胀、国际资本流动等多种因素。就收紧流动性来说,央行通过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公开市场操作和区别信贷政策已经足够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