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近期的独立行情说明,至少在现阶段,其与外部市场的处境不尽相同。虽然从长期看,A股终究难以独善其身,但在美股中期调整条件尚未完全具备的时候,由外部波动引发的过度恐慌则显得有些因噎废食。
本周的市场可以用“东边日出西边雨”来形容。一方面,以美国股市为代表的欧美市场一度出现大幅调整,道琼斯指数大部分时间在万点下方运行;另一方面,A股市场却表现得风风火火,特别是周一完全摆脱了美股下跌的影响,强势上攻,走出独立行情。对此,部分投资者也心存疑问:A股摆脱外围股市走强,会不会是极短暂的现象?补跌的局面会不会很快形成?
如果从内外两个市场目前所处的环境来看,A股表现强势不仅事出有因,而且短期跟随外部市场补跌的可能性也比较小。以美国股市为例,美股最近一段时间走软的原因有二:一是市场对宽松政策退出心存忧虑;二是美国经济虽然已经企稳,但复苏的脚步仍不坚实,喜忧参半的经济数据令投资者情绪波动较大。
但A股市场目前并不存在上述不利环境。从宽松政策退出的角度看,沪综指自3478点的中级调整,实际上正是对紧缩预期的一种反应,而且从跌幅看反映得应该比较充分,这就使得A股市场至少在短期具备更强的抗“退出”能力;而从宏观经济看,9月份的国内宏观数据好得惊人,而最新的PMI指数又提振了投资者对10月经济数据的乐观预期。因此,至少从现阶段看,A股市场确实具备发动独立行情的底气。可以说,除非美股真的出现中期调整,否则A股市场短期补跌的概率很小。
那么,美股会不会在短期出现中期调整呢?目前看,条件似乎还不能说充足。一是因为刚刚公布的三季度GDP显示,美国经济的复苏脚步虽然蹒跚,但短期出现二次探底的可能似乎不大;二是即便美国政策退出预期强化,美股也未必会出现中级调整。有关历史统计显示,在政策退出预期强化至加息周期初期,只要经济表现出稳步复苏态势,道指很少出现大幅下跌,甚至有可能保持“慢牛”格局。更何况,就在本周后期,美联储议息会议也并未传递出超越预期的紧缩信号。
此外,从最近一年的走势看,由于中国经济的复苏步伐领先,相对于跟随者的角色,A股市场更像是全球市场的风向标。如果这一风向标作用仍然存在,以目前A股的走势看,美股短期出现中级调整的概率似乎也不大。周四,道琼斯指数再度跃上万点大关。
当然,看好A股11月向上的趋势,并不意味着目前的市场会出现一轮快速上涨。从驱动力看,业绩正在成为继流动性以后更为重要的上涨驱动因素。而从过去的经验看,业绩驱动的行情有一个显著特征——震荡上行。考虑到沪综指本周连涨五天,短期技术性调整的压力有所显现,因此不能排除市场在下周出现调整的可能。只不过,这种调整的时间可能会比较短暂,幅度也不会太大。因为从估值角度看,全部A股截至周五的市盈率(以三季度业绩的年化数值为基础)为23倍,尚处于合理区间,而金融、石化等权重股又未明显启动,这就使得短期市场仍然具备一定价值支撑。
由此看,A股短期保持强势格局应是大概率事件。在这种判断下,在关注结构性风险的同时,更要关注震荡中的结构性机会。
[责任编辑:haozh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