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四沪深两市早盘呈低开震荡、窄幅整理的态势。受昨日美股收低的影响,沪深两市大盘指数今日早盘双双低开,随后由于三季度经济数据略低于市场预期,获利抛盘趁机兑现,股指被迫调整。就量能来看,两市成交量较上一交易日继续萎缩,显示投资者在季报公布之后对后市的看法更加谨慎。综合来看,针对当前市场的格局转变,蓝筹股的加速轮转在某种程度上削弱了短线资本投机的心理,但相对应的投资节奏带来的财富却具备十分的诱惑力。
上证指数今日早盘低开于3068.68点,紧接着一波震荡拉升使指数触及今日最高点3080.66点。但经济数据公布的前后市场缺乏一致的预期,因此盘面出现了剧烈震荡的局面。而在经济数据公布之后,由于GDP数据略逊于市场预期,因此指数逐波下行,并于盘中触及今日最低点3045.03点,随后指数再度在今日最高和最低点之间进行调整。从支撑压力位来看,指数目前以5日均线为支撑,而上方将以3100点大关为潜在压力。从盘面缺口情况来看,指数下方有2635.31点、2803.86点和3039.61点等诸多短线缺口需要弥补,且指数下方最底部的1762点缺口依然没有被回补,暗示在技术上沪指仍有长线回调需求。而上方指数下一个长线目标应当是去年1月22日跳空低开所留下的4818.00点—4891.28点的缺口,因此多空对峙的结果将决定指数方向性的选择。截止今日收盘,上证指数报3051.41点,较上一交易日收盘价下跌19.18点,跌幅为-0.62%,成交1219.44亿。
深证成指今日早盘同样低开,开盘于12670.97点,虽然开盘之后指数一度拉升至12751.30点,但随后经济数据的公布使得指数震荡下行,直至今日最低点12586.67点,但触及低点之后,指数随后几度大幅反弹并翻红,不过始终在今日最高点处受制而回落。从支撑压力位来看,指数目前以5日均线为支撑,而上方以今日最高点为压力。从盘面缺口来看,深成指下方有11300.03点和12485.21点的缺口需要弥补,而前期深成指7266.41点的缺口仍然暗示了指数长线回调的必要性。截止今日收盘,深证成指报12624.68点,较上一交易日收盘价下跌68.04点,跌幅为0.54%,成交812.73亿。
就板块来看,软件板块今天也逆势表现强势,其中中国软件、湘邮科技涨停,新世纪和浪潮软件也涨幅较大。早盘资源类股走强,但盘中持续回落。而期货概念股中中国中期继续涨停再度带动期货概念股活跃,美尔雅、弘业股份盘中一度活跃。而中炬高新涨停刺激了锂电池概念股纷纷出现补涨走势,如科力远、杉杉股份、德赛电池等个股均于盘中出现拉升走势。物联网板块再度强势,其中恒宝股份、顺络电子、武汉凡谷等个股都于盘中出现震荡拉升态势。旅游酒店板块在新都酒店和峨眉山A拉涨停的带动下整体表现也不俗,三特索道、华天酒店等个股涨幅也靠前,达到4%以上。不过,权重股表现低迷,拖累大盘。个股多数有所调整,其中钢铁、煤炭、银行等权重板块表现较弱,对指数形成了较大拖累。
截止今日收盘,沪深两市共计上涨股票799家,涨停股票22只,其中包括ST东碳、**ST华光、ST博信、ST筑信和*ST海星5只股票;两市共计下跌股票720只,其中跌停股票仅*ST欣龙一只。就权重股来看,今日沪市前50大权重股共计上涨股票仅5只,下跌股票45只,可见今日权重股中空方氛围继续扩散,个股继续分化,后市关注权重股动向,等待指标修整情况,把握市场节奏。
由于三季度宏观经济数据略低于预期,尤其是三季度GDP增长速度8.9%低于市场上9.0%的普遍预期,指数因此在盘中持续震荡盘整,量能也随之缩小,暗示投资者再度倾向于观望。就盘面来看,场内热点依然散乱,尤其是以石化双雄为代表的权重股高开低走,和以中信银行为代表的大盘股震荡拉升,显示蓝筹股内部仍未形成合力。就目前来看,三季度业绩增长股极有可能在短期反复活跃,虽然此类股往往不会对指数起到拉抬作用,但对聚集市场人气作用明显,因而或将得到市场参与各方的认可。
1、政策转向的两个暗示
国家统计局公布今年前三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显示,初步测算,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21781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7.7%,其中第三季度增长8.9%。虽然这一数据略低于此前9%的增速预期,然而从总体来看,它仍然反映出我国的经济回升向好趋势已得到巩固。并且由于去年第四季度GDP出现大幅下滑,因此今年第四季度的GDP增速将再创新高的可能性将会很大。按照目前趋势,我国全年GDP增速超过政府8%预期目标的可能性很大。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在就在经济数据公布之前,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昨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分析当前经济形势。会议首次将正确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好通胀预期的关系列为四季度宏观调控的重点。这一消息再次引起了投资者对经济政策转向的担忧,虽然会议同时强调将继续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但并未指出这一政策的时间长度,同时政府还很有可能逐步调整政策优先顺序。
流动性也是国务院关注的主要问题之一。统计局今日公布的数据显示,9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同比增长29.3%;狭义货币供应量(M1)同比增长29.5%点。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比年初增加8.7万亿元;各项人民币存款余额比年初增加11.7万亿元。这些数据显示货币供应量快速增长,金融机构贷款继续增加。其中M1继9月份之后再度超过M2,表明企业经营活动活跃,货币活期化趋势明显。
同样在经济数据公布之前,银监会主席刘明康在经济金融形势分析通报电视电话会议上警告称,虽然不良贷款数据已下降,但今年信贷高增长下的风险隐患也在积聚,因此各银行应加强风险管理。我们认为,这一讲话凸显银监会担心贷款的过度宽松会危害中国银行业的健康发展,尤其是热钱的卷土重来将加快央行基础货币的投放节奏,从而加剧中国实体经济通缩和资产价格泡沫共舞的趋势。在这种情况下,央行即使不主动地鼓励商业银行投放信贷,流动性水平也很有可能被动地维持在高位。因此,综合上述分析,我们判断政府或正在考虑逐步调整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2、经济刺激政策的退出或将不远
就目前来看,虽然前期宽松的货币政策正在趋于转向,但至少在10月份出现变化的可能性不大。因为目前我国仍然保持在一个“正利率”的局面,即市场利率仍然大于CPI指数。国家统计局今日公布的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下降1.1%,同比降幅收窄。不过就目前趋势来看,CPI正在处于一个逐步转正的过程中,不出意外的话,四季度CPI就会实现转正,这种情况一旦出现,央行将面临较大的加息压力,否则就会再次出现“负利率”这样不健康的经济局面。
另就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来看,投资仍然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力,前三季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3.4%,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6.4个百分点,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25050亿元,同比增长17.7%,增速比上半年加快7.8个百分点。而内需也继续平稳较快增长,前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9676亿元,同比增长15.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7.0%,比上年同期加快2.8个百分点。而出口仍然是拖累经济增长的主要阻力,但降幅明显收窄,前三季度出口下降21.3%。
总的来看,经济复苏的格局大势已定,场内流动性仍然充足,“三驾马车”齐头并进,预计其中投资在年内仍将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然而与经济复苏相伴随的一个问题就是政策的转变,我们预计这一时点将会出现在今年末或明年初,届时将意味着政府的经济刺激正式退出,而业绩推动将成为主导。因此在后市建议投资者注意时机的把握,把握指数驱动力的变化。
[责任编辑:hongwang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