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证券之家股票行情后市预测
阅读排行
  • 该分类还没有添加任何内容!
 
 
从主力博弈看反弹周期
发布时间:2009-9-8 19:08:14
 
文章内容

000001

核心提示:今日大盘在回调压力下低开,然而经短暂下探之后一路震荡向上,最终全天沪指收涨1.71%,说明了市场做多力量的强劲。昨日本栏文章分析指出在主力以自救为主的博弈之下中期趋势已经向上,今日早盘下探之后强劲拉起,回调似乎已经完毕,而对于中线投资者来说回调正给了加仓的机会。

一、影响主力行为的信息与解读

1、财政部部长谢旭人在近日召开的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上表示,我国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巩固经济企稳回升的态势,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信息解读:随着股市的大跌,高层政策可以说是明显的转向。7,8月的信贷紧缩声音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下半年信贷稳定增长"、"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和QFII额度放宽,高层政策的转向也是各主力行为博弈的风向标,也将为各主力自救、拉升或者抢反弹等不同目的所利用。

二、主力行为分析

1、基金:共振情绪指标55,主攻板块:消费、医药、机械

短期行为:空大于多,与散户博弈;

中长期行为:多空平衡,以防御为主。

根据渤海证券对基金仓位监测,纳入统计范围的270 只偏股型开放式基金上周的平均仓位为81.37%,比前周83.21%下降1.84%.其中股票型基金平均仓位为85.89%,比前周下降1.92%;混合型基金平均仓位为75.72%,比前周下降1.73%.很明显基金们在反弹过程中依然在持续减持,本栏文章早在8月初就分析指出降低仓位是基金们的既定策略,现在看来基本符合预期。然而基金们的仓位要降到什么位置呢?我们认为在短期内他们不会降到太低,因为减持幅度过大,他们旗下的新基金接筹不过来,另外也会影响到其他投资者的情绪使得市场再次下跌,那将对仓位较重的基金们不利。因此他们会用旗下新基金做多制造反弹行情,旗下的老基金则在反弹行情中悄悄减持以保持高业绩。

对基金们来说反弹幅度应该是越大越好,反弹幅度的高低也有赖于其他投资者的参与,其他投资者参与抢反弹力度越大反弹幅度也就越大,而这一切又要看政策的维稳的力度。然而目前的政策方向似乎是自8月紧缩来了个180度大转弯,财政部表态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这一切应该不是偶然。从这来看高层是有一定意图的,那么包括基金在内的各主力应该会"领悟"高层意图,顺势拉出个超级反弹,如此皆大欢喜。

2、社保、保险:共振情绪指标55,主攻板块:银行、机械、经济复苏受益股

短期行为:低买高卖做差价;

中长期行为:寻求套利机会。

9月1日大盘下探到2639之时银行、保险、地产板块皆有大资金流入,这些资金应该不是游资、热钱和基金,而很有可能是以汇金、社保、保险为代表的国家队。因为只有这些资金才能有如此的先知先觉,在政策即将转向之际大举抄底;也只有这些资金才能够攻击力如此集中撼动银行、保险、地产这些超级大盘股进而扭转乾坤。

国家在此关头拿出真金白银加政策措施进行维稳,一是国庆临近,不希望资本市场的爆跌影响欢庆气氛,二是国家经济复苏善具较大不确定性,希望通过资本市场的稳定上涨带动消费信心增长,进而拉动经济增长。

社保、保险向来是担任国家维稳资本市场的重要工具,他们的入市更多的是一个表态作用,具有示范效应,其他投资者的在国家队入市情况下做空情绪将大减,同时做多动能则相对增长。这应该也是本轮反弹行情最有力的支持和最直接的起因,那么在这种力量的支撑下,反弹至少将维持到国庆之后,这应该是国家队主力的最低目标。

三、投资机会与风险

行为方向总结:今日大盘在回调压力下低开,然而经短暂下探之后一路震荡向上,最终全天沪指收涨1.71%,说明了市场做多力量的强劲。昨日本栏文章分析指出在主力以自救为主的博弈之下中期趋势已经向上,今日早盘下探之后强劲拉起,回调似乎已经完毕,而对于中线投资者来说回调正给了加仓的机会,因为后市中期趋势已经向上。国家队的介入和基金们的反弹要求,在政策不会转向的前提下至少有1~2个月方可达到主力目标,重点是选择板块与股票的问题。

短期(1个月内)机会和风险:短期市场共振情绪指标为50.万隆股票热点跟踪系统提示短期热点板块为:甲流、地产、建筑、煤炭。

中期(1~3个月)机会和风险:中期市场共振情绪指标显示为55.万隆股票热点跟踪系统提示中期热点板块为:金融、机械、铁路、电气设备及资产注入预期个股。

情绪指标提示:

大幅看跌

看跌

看平

看涨

大幅看涨

0

25

50

75

100

(广州万隆)

[责任编辑:hongwangl]


相关文章
  • ·[图文]从主力博弈看反弹周期
  • ·三大积极信息助大盘企稳 反弹周期或延长



  • 相关说明
    |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网站帮助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证券之家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2008 证券之家 本站法律顾问:北京姚克枫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