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上周文章中提及了几个前期市场中的“想不到”,本周最“想不到”的就是大盘继续破位下行。目前看,上周笔者显然是太乐观了,判断上出现了错误,60日均线和3000点非但没有形成支撑,指数反而直接面对120日均线并一度击穿2800点,随后出现了一定幅度的反弹,只是力度有限。大盘跌过了也弹过了,不论下一步会如何运行,将“暴跌妖魔化”的做法实在不可取。
首先,笔者反思了上周判断失误的主要原因。一是对“流行性趋弱”PK“经济转暖预期”的力量对比出现了误差,尽管预计到前者在当前会占据主动地位,但没有预料到的是,市场对于经济转暖的预期产生了些许动摇,甚至有观点质疑当前的经济回暖趋势。二是对于资金尤其是机构资金坚定杀跌的态度估计不足,3000点一线并没有成为资金认可的安全地带,并由此引发了“多杀多”局面。
其次,笔者对资金为何杀跌如此坚决进行了思考。其一,在前期的持续上涨过程中,不少大资金是“后知后觉”的,这就导致其持仓成本较高,一旦有风吹草动,尤其是幅度可观的震荡,他们的持仓成本和交易原则是不允许其继续维持高仓位的,追求绝对收益的他们一旦决定撤出会相当坚决和迅速,不仅仅是通过二级市场,还包括大额赎回基金等行为。其二,相当数量的私募和年金之类的资金,有过以前的“过山车”经历后,一般都有严格的止损制度,不会因为指数是在3000点还是2800点。
十几个交易日骤跌两成,“A股风暴拖垮全球股市”这样的观点出现在媒体,但果真如此吗?A股摸高3478点时(8月4日),美国道琼斯指数位于9320点,A股跌到2761点时(8月19日),道琼斯指数位于9279点;同时点的伦敦金融时报100指数为4671点和4689点、法国巴黎CAC40指数为3476点和3450点、德国法兰克福DAX指数为5417点和5231点,日经225指数为10366点和10204点。从上面的数据中笔者怎么也看不到A股“拖垮”全球股市的影子,其实只有香港恒生指数受A股影响较大,但其同时期的最大跌幅也只有6.5%。所以A股出现近两成的下跌与国际市场的同步性并不存在,是明显带有“中国特色”的。
之所以国际股市近期相对平稳,笔者认为可能是海外资金不仅仅看到了最近疲软的大宗商品价格(油价已经反弹),还看到了法国、德国、日本等在内的主要经济体在二季度经济逐渐走出衰退,包括香港经济恢复增长等信息。
而全球各大经济体中最“兴旺”的中国,其股市近期的大跌有各种候选影响因素:股票上市步伐加快、大盘股高开低走拖累市场、传闻管理层将严查信贷资金去向等等,但有一点我们不要忘记,在我们年内最大上涨幅度达到88%的时候,道琼斯、金融时报100、法国巴黎CAC40、德国法兰克福DAX、日经225指数的年内最大涨幅分别只有4.78%、5.02%、6.24%、10.22%和17.55%,因为它们在年初到3月初的那段时间基本处于下跌状态。所以A股上半年的涨势确实是依靠“流动性”,而现在的下跌或许是“早就该跌了”,而情绪又可能导致“跌过头”。
“流行性趋弱”PK“经济转暖预期”的局面还将继续,如果外围市场能够在经济层面进一步给予A股支持,那么前者强、后者弱的格局或许会趋于平衡。笔者认为,2800点区域应该就是这一次下跌的低位,后面将面临反弹,主要目标就是周一留下的向下跳空缺口(3020-3046点)和60日均线,或许步伐会略显蹒跚,毕竟不排除抄底资金“见利就跑”所带来的压力,但震荡反弹应该是最近的主要趋势。(作者系资深投资人)
[责任编辑:emilysh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