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证券之家股票行情后市预测
阅读排行
  • 该分类还没有添加任何内容!
 
 
今年股市没有“5.30”
发布时间:2009-7-24 15:58:58
 
文章内容

    据上海证券报报道,大盘的持续上涨与拒绝调整已使目前市场不可避免地出现了泡沫化的倾向,此时管理层也恰到好处地发出了久违的关于“投资者教育”的声音,以至于部分投资者开始忧虑行情会否出现类似于2007年5月30日的风险。

    两年前的“5·30”对于大多数投资者来说可谓“记忆深刻、教训惨痛、代价沉重”。但这两年多时间里发生的变化要超过以往十年,目前的市场已与两年前截然不同,基于以下因素,今年的A股市场难有“5·30”。

    一是经济背景不一样。2007年正处于我国经济增长的巅峰期,处于全面过热甚至是发烫阶段,在那个时期,无论是做投资的,还是从事实业的,或者是进行贸易的,都是“闭着眼睛就能赚钱”,这违背了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规律,这个时候资产价格泡沫越大,意味着潜在的风险越大。而目前经济正处于止跌企稳、复苏待兴阶段,此时适当的资产价格泡沫反而具有“强身健体”的温补作用,具有加快经济复苏进程的作用。

    二是政策背景不一样。2007年的政策背景正处于抑制过热、不断加强紧缩力度的时期,这时候资产价格泡沫急剧膨胀无疑是“逆水行舟”,自然会遭受惊涛骇浪的袭击。而今年以来的政策基调与政策是刺激复苏、提振信心、超级投放,因此市场利好不断,基于目前的复苏势头需要进一步推动,来之不易的投资者信心需要进一步巩固,比较长时间内政策基调不会出现变化。

    三是市场背景不一样。2007年的行情泡沫滋生与膨胀于该年的3至5月,之前股指已经涨了近三倍,在经济过热、加强调控的背景下,资产价格泡沫的急剧膨胀无疑是“火上浇油”。而目前的市场刚从熊市氛围扭转为牛市氛围,一部分管理者、研究者、投资者还认为行情仍处于熊市反弹阶段,市场融资功能刚刚恢复。因此,目前阶段股市出现一些泡沫,从服务于经济大局的角度看是“雪中送炭”,自然难以受到“挤泡沫”的遏制。四是资金结构不一样。2007年制造行情大泡沫的是通胀显性化压力下的“居民储蓄大搬家”,行情泡沫来自于储蓄资金的“蚂蚁啃骨头”。今年行情的流动性驱动力主要来自于产业资本的外溢,相比居民储蓄资金更有组织性与目的性,一般不会出现“飞蛾扑火”的盲目行为。目前通胀还处于“潜水”阶段,股市行情与投资驱动力还远没到“跟通胀比赛”的阶段,尽管目前的日均新增开户数已增加到9万户以上,但与2007年行情泡沫急剧膨胀时日均30—40万新增开户数还有相当大的距离,这说明目前的市场泡沫还没发酵到类似2007年需要“泼冷水”的程度。

    五是投资者的心态不一样。2007年“5·30”之前的投资者心态可用两个字来形容——狂热。经历了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垂直打击”后,尽管目前大盘涨幅不俗,但大多数投资者“吃一亏,长一智”,始终处于瞻前顾后的状态中。这种投资心态说明市场仍有自我调节的能力,还没必要采劝物理降温”的措施。但是,行情没有类似“5·30”的物理降温的风险,不代表市场没有自我调节行情温度的风险。因此,在流动性博弈的过程中,投资者无论是看空还是做多,均应以自己的评判为准则,“走自己的浪,让别人去数”。


相关文章
  • ·今年股市没有“5.30”
  • ·水皮:今年股市疯牛行情不会有 “红牛”可期
  • ·建行报告:今年股市牛性不变 二季度或将加息



  • 相关说明
    |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网站帮助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证券之家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2008 证券之家 本站法律顾问:北京姚克枫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