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关于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新股发行体制的指导意见》的正式发布,暂停8个月的新股发行也即将开启。投资者当前最为关注的,莫过于IPO重启究竟会对二级市场造成什么影响?不少投资人士和券商研究人员认为,IPO开闸对市场的心理影响大于实质影响,不会改变市场的中长线趋势,后市有可能“短空长多”。
市场慎重对待IPO重启
5月22日,证监会发布《关于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新股发行体制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两个交易周过去,A股市场在经历初期对“IPO即将重启”的彷徨后,逐渐对新股发行改革有了更加理性的认识。
征求意见稿发布后首个交易日,5月25日沪深两市曾大幅跳空低开,部分投资者认为新股发行即将重新启动,市场扩容将使股票供需关系发生改变,从而让A股市嘲不堪重负”。但经过短暂调整,当日沪深两市均以上涨报收,有市场人士将其理解为“利空出颈。
其实,加强资本市场基础性制度建设,建立健全有利于资本市场稳定发展和投资者权益保护的法规体系;适时推出创业板,推进场外市场建设,完善资本市场功能等要求,并非部分投资者理解的“利空”,而是中国资本市场改革发展的前进方向。
东兴证券助理总裁、研究所所长银国宏对记者表示,主板、中小企业板和创业板作为三个层次的资本市场,若同时具备融资功能将使我国形成服务对象丰富的多层次资本市常
国泰君安总经济师、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认为,新股即将重新得以发行,不仅可以恢复中国资本市场的融资功能,在经济复苏期让更多的实体经济企业获益,也有机会让投资者获利。“如果不只是功利地将IPO控制在相应的高点位发行,将可以让投资者有机会申购到更便宜的新股,有机会分享公司上市的成果。”李迅雷说。
创业板规模压力不大
在前不久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2009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加强资本市场基础性制度建设,完善资本市场功能。IPO重新启动、创业板推出等举措将成为中国资本市场的大势所趋。
完善中国资本市场功能,不仅需要完善交易所主板的融资功能,也要进一步推进创业板等小企业融资渠道的畅通,这对于一直缺乏有效多层次市场的中国股市将影响深远。
虽然有部分投资者对创业板的推出同样理解为扩大股票供应量,但从中国资本市场的“容量”来看,创业板的融资规模并不大。李迅雷说:“创业板上市公司所需要的融资规模本身较小,虽然对实体经济中小企业的帮助并非迅速见效,但也不能因为小就不推出创业板。”
对此,业内专家均认为创业板在制度性建设上已准备就绪,有专家认为,除了后续还会出台《深交所创业板股票交易规则》外,创业板的推出在政策上基本已经完备。
而在推出的时机上,相关专家认为,目前市场对于发行股票与创业板推出都处于平稳期,但不管是主板还是创业板,股票的发行价格仍需更加市场化。而李迅雷则表示,由于未来创业板上市公司股本均较小,目前较为担心创业板推出后会遭到市场的恶意炒作。
长期不改上升趋势
在短线谨慎的同时,大多数机构认为,IPO开闸对市场的心理影响大于实质影响,不会改变市场内在运行规律,市场运行的基础将更多地决定于宏观经济复苏的情况,而且重启融资大门服务于实体经济,才是股市的立足之本。
广发证券、东方证券、光大证券等投行人士均向记者表示,IPO重启对市场没有实质影响。中银国际副执行总裁任劲认为,今年3月份已经明确IPO项目放闸的前提是新股发行制度的改革,市场对IPO重启已经有一定的吸收和消化。市场普遍认为宏观经济已经触底,并预计未来形势会逐渐走好,二级市场今年以来的表现也比较好。
长江证券张凡认为,IPO重启对股市影响偏中性,即便先发一个大盘股,市场在回调后也会重新反弹。政策变化可能会影响市场短期走势,但从管理层的角度来讲,任何一次制度变革的出发点都是朝着有利于市场发展的方向展开的,证券发行制度变化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股市运行的规律,市场长期运行的基础还要看宏观经济以及上市公司基本面。
民族证券陈伟认为,IPO重启后,短期打新投资机会可能并不明确,而且目前A股市场不少投资者对后市看好,选择持股待涨,这意味着短期对二级市场资金分流作用将不会很明显。
申银万国研究所研究了历史上6次IPO重启的经验,IPO重启当日对市场有小幅冲击,但从一周的角度看,IPO重启对市场的冲击并不明显,也不会改变股市内在的运行规律。该研究所预计6月份上证综指在2500至2800点间运行,存在突破上限的可能。综合新华社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