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近期在不断升级的矛盾中加剧震荡,这个矛盾就是宏观虽然不断向好,但大多数个股涨幅已经不小,估值上存在较大的调整压力。
应该说,本轮行情是在宏观经济趋势性改变下诞生的,其特征带有很强的见底反弹的意味,表现在绝大多数个股反弹的幅度相似,而强周期的行业反弹的幅度更高。
然而,目前看来,宏观经济开始一个新的上升周期的趋势已经逐渐明确,在这个背景下,我们应该做的是放弃短线抢反弹的思维,把眼光放长远,寻找下一个牛市的主题。
历史不会简单重复。回首中国过去十余年的几轮牛市,我们可以发现,每一轮牛市的主题都不同,而且,这个主题是伴随中国经济增长而不断升级的。
1996年,我们都记得当年的口号:气贯长虹、纵深发展。除了四川长虹和深发展之外,春兰、深科技是另外两个龙头。可以说,家电及电子元器件是那个牛市的绝对主题;1999年,5·19行情演化到后期,是跟随美国而发起的网络股热潮;2003年底-2004年初,A股市场还有一波小牛市,钢铁、汽车、电力、石化、银行等“五朵金花”成为基金力捧的题材;在2005年-2007年的大牛市,市场主题百花齐放,但还是有几个主题:一是资产重估,二是整体上市,三是装备制造。
其实,在这几轮牛市中,主题的确定是与宏观经济的发展紧密衔接的。从产业升级的角度看,上世纪90年代,轻工业开始大发展,并且达到了较高水平;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工业开始重化,重工业的发展超出常规。这个现象一直持续了8年,直到去年末突然结束。
一般认为,工业重化的一个阶段为5年。那么中国本轮工业重化的时期已经延续了8年,我们认为,由于中国经济体量较大,时间长一些是合理的,但可以肯定地说,工业重化已经步入后期阶段。原因在于过去8年,中国重工业的产能大幅增长,不仅满足了国内生产的需要,同时也满足了出口部门的需要。以重工业最为重要的产品——钢铁为例:中国钢铁产能从2001年的1.5亿吨迅速上升到2007年的4.89亿吨,按现在消费能力计算,过剩1亿多吨。然而,按在建项目统计,2010年我国钢铁综合产能将达到6.65亿吨,到那时,产能过剩的情况可能进一步加剧。
从基础设施方面看,中国的基建除铁路外都已比较先进,公路网发达、电力供应充裕。因此,基建对于重工业的拉动在今后将逐渐减弱。可见,基础产品的产能过剩意味着未来重工业增长的速度将会回落到正常水平。
如果我们确认中国的工业化已基本完成,那么,对于我们产业升级的下个热点,就必须向更高端去搜寻。从比较优势的角度看,中国目前正在从人力、土地及基础资源密集的产业结构向资金和技术密集型的产业结构转换。
我们认为,下一个5-10年中,在中国最具活力地区长三角、珠三角和渤海湾地区,由于人力、土地、环境等基础资源价格的不断上升,产业结构将出现明显的升级,而升级的方向为高端设备制造业、高科技行业和服务业。这也许就是下一轮牛市的主题。
长城人寿保险公司投资部 尹涛
[责任编辑:yuze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