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证券之家股票行情后市预测
阅读排行
  • 该分类还没有添加任何内容!
 
 
震荡反弹已成开始 个股空间建议波段
发布时间:2009-3-11 10:20:14
 
文章内容
000001

  昨日市况:

  市场再次证明历史是会重演的,技术分析永不过时。根据江恩时间窗口理论测算出的3月10日关键时点,以超乎想象的表现向世人展现了什么叫神奇。上证指数开盘即跌20多点,似乎周一的阴霾就要持续下去、市场上所有看空的观点即将得到印证之时,股市上永恒的经典—-“大多数人永远是错的”这一铁律再次散发光芒:上证指数震荡走高,于午后开始快速拉升,最终报收于2158点,涨幅1.88%。深成指亦步亦趋,开盘于7829点,报收于8045点,涨幅1.24%。两市共有1408支个股红盘报收,其中26支股票涨停,下跌个股仅有区区111家。指数虽然涨幅不大,个股却已经风起云涌,结构性机会非常之多。

  市况透视:

  透视一、推动行情的资金仍然在发展壮大中。

  从监管层和主力的态度来看,推动本轮行情的资金面不但没有萎缩,还有进一步壮大之势。之前我们从利空的角度针对重启IPO的分析指出:一是新股发行制度需要时间完善,二是管理层目前不会贸然破坏市场大好局面。周二证监会主席助理朱从玖的讲话直接和间接的印证了我们的分析。IPO暂时不重启,市场就不会出现抽血效应,资金面的最大利空近期得以规避。

  我们再从利好的方面看,2月份证监会又批准了3家QFII进入中国股市,新QFII的进入带来的新资金,这是资金面的利好之一;第二个好消息是社保基金这一超级主力军的逆势加仓:根据上市公司发布的2008年年报数据显示,社保基金共在21家公司前十大股东或前十大流通股东中现身,累计持股量15888.14万股,与上期8961.07万股的持股量相比,增加77.3%;持股市值合计121353.8万元,与上期相比增加60345.74万元,增幅更是高达98.91%。21家股票中,社保基金新进10家,增仓7家,两项累计占比超过社保重仓股的8成。社保新进或增仓的股票主要集中在房地产、基建、医药、石化等重要行业中;利好之三,央行有可能再次双降,货币政策的温暖会带来更充沛的流动性:央行副行长苏宁表示:当前中国货币政策调控空间仍然充裕,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在13%—15%区间,还有很大的下调空间;存贷款利率经过5次下调后,虽然空间有所缩小,但还有调整空间。他同时称,央行将根据市场变化情况,选择包括公开市场操作、准备金率调整和利率调整在内的多种手段,更好地落实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一切的一切显示,资金推动的行情非但没有结束,还将长时间延续。管理层对股市的呵护态度溢于言表,纵然近期没有政策利好,至少不可能出台利空。当然,社保基金的加仓抑或是新进QFII的建仓都是一个较长时间的过程,而且也无法保证这些资金不做高抛低吸的波段。所以在大势没有发出明确向上的信号之前,我们姑且认为这些资金暂时仍只起着稳定市场的作用,后市不看空的同时,也不要盲目看多。

  透视二、CPI、PPI双跌不过是纸老虎

  CPI看似可怕的1.6%跌幅蒙蔽了很多人的双眼,市场惊呼:通缩来了。我们认为,2月份数据存在明显失真,通缩并不可怕,资金面依旧充沛。

  我们应该明确一个事实:物价走高是每年春节的必然事件,2008年春节正是2月。加上08年南方罕见的大雪,相信很多投资者对去年春节高入云霄的物价还记忆犹新。可是09年春节却是在1月,所以把09年这一个“普通”二月,和08年包含了春节和暴雪的二月相比较显然是不公平的。而从PPI环比变动情况来看,PPI下跌速度呈现放缓趋势,降幅分别比2008年11月、12月和2009年1月缩小2.7、1.6和0.7个百分点。

  再者,CPI、PPI双降的同时,广义货币M2却连续两月出现回升。所以就此判定出现通缩是不靠谱的,何况央行还有继续降息的可能,纵然出现一定程度的通缩,政府依然留有应对手段。

  总之:

  先哲的警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放在股市上一样适用。我们既不需要为周一的大跌诚惶诚恐,也不能因为周二的大涨得意忘形。希望投资者要明确三月份的策略:2000—2200点主流区间的震荡,每当指数达到区间上下沿的时候,就是操作的警戒区,我们始终提倡策略先行。

(国元证券)

[责任编辑:amysun]


相关文章
  • ·[图文]震荡反弹已成开始 个股空间建议波段
  • ·[图文]世基投资:权重股压盘 股指将震荡反弹
  • ·[图文]短期指标重新走好 市场仍有震荡反弹潜力
  • ·[基金]诺安基金:后市将震荡反弹板块或出现分化
  • ·震荡反弹将成短期主基调
  • ·[图文]世基投资:大盘震荡反弹 医药股表现出色
  • ·[图文]价升量增 大盘告别“俯卧撑”有望震荡反弹



  • 相关说明
    |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网站帮助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证券之家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2008 证券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