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证券之家财经新闻今日焦点
 
 
监管本应常规化 投资当持平常心
发布时间:2015/2/1 7:02:22
 
文章内容

证监会再次启动券商两融业务现场检查。尽管相关人士强调此类检查属于日常监管工作,不宜过分解读,但市场依然不给面子,以下跌作出回应。

对于监管层的一项正常工作,投资者何以变成了惊弓之鸟?这其中的意蕴值得玩味。

我们不妨把时光拉回到10天前的“黑色星期一”。这一天,上证指数以下挫7.7%创下7年来的跌幅之最。其原因简单明了——证监会刚刚对券商两融业务违规行为开出罚单,加之中信证券大股东减持。当时市场普遍认为,在券商股正被热炒、大盘即将突破高点的敏感时点,证监会此举有给市场降温的意味。而富于戏剧性的是,当日晚间,证监会新闻发言人做出说明,表示“打压市场”的猜测与事实不符,次日市场旋即以反弹做出反应,1月21日甚至以大涨4.74%创下5年来最大单日涨幅。这种过山车式的暴跌暴涨,再一次展示了中国股市独特的风景。

而这两天股市的下跌,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这道风景的延续。中国的股市,似乎永远摆脱不了对政策的仰仗或者恐惧。

股市的涨跌,应该有它自身的规律,政治、经济、国际局势、资金面、上市公司质量……诸多因素决定了股市的走向,政策作为一种人为干预因素,即使短期有效,也难以改变股市长期的运行趋势。但在投资者心中,为什么普遍觉得中国股市是一个政策市呢?往深处想,或许可以探究到几千年来权力膜拜的民族文化,往近处看,新中国20多年的股市发展史,政策的威力也有目共睹。从这个角度来看,投资者具有这种心态几乎是顺理成章的事。

中国股民一方面憧憬法制化、市场化的投资环境,一方面又笃信“炒股要听党的话”,对管理层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往往过度解读,有时甚至到了草木皆兵的程度。这种矛盾心态不仅于投资不利,甚至可能导致悲剧性的后果。而在中国踏上依法治国进程的今天,人们的观念也应该改一改了。

事实上,管理层的监管工作也在转型,监管理念正在朝着良性发展的方向转变。证监会主席肖钢就不止一次地强调监管工作要常态化,言下之意,管理层对市场主体的监管,并不会以市场的冷热为出发点,而是一种制度化、常规化的工作,将保持连续性、严肃性。常态化打击内幕交易、打击虚假信息披露、规范市场主体行为等等,都是题中应有之义。对券商两融业务定期进行检查,未雨绸缪,有错必纠,只不过是其中的一项内容而已。而这些举措,也正是依法治国理念在证券市场上的具体体现。

作为市场的参与者,投资者对于所谓“政策”,不妨以平常心待之,将着眼点更多地放在市场本身的要素上,依照对经济规律的探索来决定自己的投资策略。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腾讯证券(微博)微信公众号:qqzixuangu

监管本应常规化 投资当持平常心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相关文章
  • ·[图文]监管本应常规化 投资当持平常心



  • 相关说明
    |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网站帮助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证券之家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2008 证券之家 本站法律顾问:北京姚克枫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