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2月14日巨量长阳及连续六个交易日蓄势震荡后,A股周二再度突破。在房地产和金融股的引领下,大盘低开高走,各板块集体上涨,个股活跃,两市成交超过两千亿元,其中沪指最高触及2220.26点,盘中年线翻红。
截至收盘,上证综指收报2213.61点,上涨54.56点,涨幅2.53%;深证成指收报8891.57点,上涨260.20点,涨幅3.01%;创业板指收报694.12点,上涨2.11%;中小板指收报4105.99点,上涨2.15%。周二长阳是否意味着12月初上涨后的调整结束,如何看待后市?昨日收盘后本报连线了两位业内人士——
年线附近震荡难免
《大众证券报》:沪深两市在经过连续横盘震荡后,昨日再度拉出长阳。昨日的长阳是否意味着12月初上涨后的调整结束,如何看待后市?
国金证券财富管理中心策略分析师/陶英杰:在年末资金面较为紧张的状况下,两市依旧放量上扬,这进一步说明当前A股市场的上升趋势已经确立,如果后期出现调整,很可能就是给投资者更多的持仓调整的机会。从未来的趋势上看,一方面,经济基本面进一步好转,另一方面,市场心理层面也愈加有信心,特别是对后期改革力度的期盼较为强烈,因此,本轮行情仍可高看一眼,有望延续到明年“两会”以后,从而进一步明确来年一季度经济能否持续好转,相关的改革举措能否进一步落实,如果有好消息传出的话,市场或继续保持强势。
就目前的盘面看,虽然人们关注到大盘年线级别的翻红,但投资者更应该关注日线行情,整体而言,短期涨幅较大需保持一分谨慎,但年线级别仍处在低位,两市机会犹存。
开源证券高级策略分析师/杨海:还不能完全说调整就结束了。周二是国内各大机构,包括保险机构的结算日,也就说今天收盘后的账面值是要拿来入账的,由于此前市场连续下跌,各家机构的账面值肯定是不好看,因此就存在最后做账面净值的冲动。这也意味着周二市场的长阳受到了结算政策驱动性的影响,带有机构色彩。
目前从技术上来看已经突破年线,这是历次反弹都没有出现过的现象。一般我们说行情能够打到年线,也就是说打了全年的持仓成本线,基本上第一轮反弹的目标位已经到了,接下来个股会有分化表现。
后市整体上还是以做多为主,但局部波动在所难免。由于上了2200点这个整数关口,按照此前市场规律,只要逢整数关口上攻之后必有调整,这也是正常的,预计年K线收红的概率非常大,元旦之后行情会更加乐观一些,跨年行情有望出现。
灵活布局板块轮动
《大众证券报》:从各大指数的涨幅来看,上证50、中证100等多个权重指数上涨超过3%,而中小板、创业板指数的涨幅将在2%左右,房地产、金融服务、采掘包办行业涨幅三甲,权重股发力迹象再起。此前,上涨的主力源于权重股,等到12月下半月后,两市震荡期间,中小市值个股凸显出一定的“补涨”势头。放眼后市,如何看待大盘股与小盘股这种此消彼长的关系?
陶英杰:坚持看好以金融、地产为首的低估值蓝筹板块,基于这两大板块今年以来较好的业绩表现,其股价明显被低估,从而在本轮反弹中不断修复从而引领市场上行。对于小盘股而言,主要还是结构性的投资机会,其整体表现仍面临两大压力,一是大小非解禁的问题,与其对应的资金力量还会有不断坚持的冲动;二是未有显见的业绩向好的同时仍具有较高的估值水平,伴随着市盈率的高企也抑制着小盘股整体上涨的空间。建议投资者目前仍需抓大放小,或许有的金融股、地产股已经涨幅较大,仍可继续以港股为参照物,选择A股股价低于其港股股价的品种加以配置。
杨海:这轮反弹行情的结构化特点非常明显,这说明机构使用资金比较集中,也反映了市场告别了过去齐涨共跌的时代。因此未来对这种分化要把握原则,首先蓝筹股持续上涨阶段,小盘股肯定不会有太多的表现特征;反过来如果盘中震荡,不再创新高的时候,投资者就可以去关注题材股、小盘股的补涨机会。这个规律需要在盘中根据指数波动来把握。目前来看市场大幅回调的可能性不是很大,因为行情已经起来,只要盘中有所调整,就会有资金买入,因此就不会有幅度太大的调整。
挖掘机会兼顾价值和热点
《大众证券报》:2012年交易日所剩无几,而按照惯例来看,年末各种“对决”必将进入白热化阶段。那么在各机构争夺产品排名的时候,投资者能否从中坐收渔翁之利,机会又将出现在哪里?
陶英杰:本轮反弹过程中,很多投资者从最初的犹豫到小幅追高,再到等待调整中错过了不少机会,特别是在市场普涨格局下,有畏高的心理。因此,对于很难把握个股和趋势的投资者而言,建议买入指数基金,可以采取定投的方式分散风险。基于看好金融、地产等大蓝筹股的未来表现,不妨选择50ETF进行配置,跟踪龙头板块走势。
杨海:我们可以看到周二的上涨还是由城镇化带动的相关板块的上涨,这是一条大的主线,未来仍然会存在,不会出现大的变化,但其中会有一些低估值的品种,比如水泥、钢铁、建材类个股还有一定的升幅空间。此外还有一些新兴行业,比如智慧城市带动的物联网相关的个股也值得关注。应该说成长性和蓝筹低估值不应该矛盾地对立起来,不能说强周期股票涨得好,价值投资型的股票就战胜了成长型股票,其实成长性从长期来看也是价值投资的一种。投资者在操作时要注意市场节奏,同时也要注意控制仓位比。记者 刘扬 李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