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计划于8月2日举行的四大光伏企业职工集会活动因天气原因取消。该集会由国内四大光伏企业英利绿色能源、天合光能、阿特斯阳光电力和尚德电力共同发起,旨在号召员工反对德国企业向欧盟提出的对中国光伏产品发起的反倾销调查。
据新京报报道,上月德国光伏企业solar world向欧盟递交申请,要求对中国光伏产品展开反倾销调查。目前国内光伏产品有60%出口欧洲。英利绿色能源的一位负责人士表示,集会取消主要是因天津、海南等地的天气原因。目前公司已改为向员工发函来号召员工共同抗议这种贸易保护主义。
此前四大光伏企业已召开新闻发布会,呼吁商务部等部门与欧盟进行高层对话,争取就此调查不予立案。
(《证券时报》快讯中心)
据上海证券报报道,在瞿晓铧看来,既然欧洲企业已经提交了申请,意味着形势迫在眉睫。中国光伏行业是一个200亿美元的出口行业,其中江苏就占到100多亿美元。一旦形成贸易战,这将成为中国和欧盟之间迄今规模最大的一场贸易纠纷。
至于中国企业的具体应对措施,他表示,“首先,我们在欧洲的‘同盟军’支持自由贸易的企业正迅速动起来,通过欧洲的民意管道来反映声音。同时,我们也会把自己的抗辩做好。此外,中国政府也会努力保护中国企业的正当利益,但具体措施还要看。”
另一家龙头厂商天合光能公关总监范睿峰昨天也指出,当前的形势确实对中国企业相当不利,而应对的途径之一是加快启动国内市场,为此首先需要尊重市场规律;二是迅速调整《电力法》,让光伏上网发电;三是解决并网问题。“尽管外界有舆论猜测欧盟不会像美国一样‘双反’立案,但我们绝不能掉以轻心。”瞿晓铧说。他指出,尽管光伏组件、电池大量在中国生产,但设备、原料却大量来自海外,“双反”不仅损人不利己,也会打乱人类走向清洁能源的进程。“更何况,我们也不是一直在卖‘白菜’,包括阿特斯在内,中国企业也有一些附加值高的好技术。”
值得注意的是,在中国是否应该向美韩多晶硅发起反倾销的问题上,下游企业也心存纠结。“我们是坚决反对的。任何贸易壁垒都是伤害性的,双方应该坐下来谈,没有必要这样。”范睿峰说,“很多光伏企业都是全球采购的,总希望和最强的上游企业联合,以降低成本,让太阳能产品更有竞争力。但贸易壁垒却会提高成本。”
就在今年7月19日,商务部宣布自7月20日起对原产于美韩的进口多晶硅产品进行反倾销立案调查。此举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是针对欧盟可能发起的对华光伏产品反倾销所提前作出的反制。
(《证券时报》快讯中心)(《证券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