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证券之家期货行情期货市场
阅读排行
  • 该分类还没有添加任何内容!
 
 
玉米产区“抢粮”再现 企业和贸易商抓紧备货
发布时间:2012/4/8 22:54:03
 
文章内容

本报记者 吴丽华 北京报道

进入4月,哈尔滨市郊的巨源镇城子村农民手中的玉米已经不多了,但许多粮食经纪人并没有轻易放弃。当地种粮大户刘凤军告诉《华夏时报》记者,几乎每天都能看到三四拨收玉米的粮贩子。

事实上,这种情况在东北的玉米主产区已经持续一个多月了。哈尔滨粮油贸易公司总经理吕荣伟告诉本报记者,由于市场需求较大,企业发现玉米的实际供应量并没有去年收获季节预估的那么多,春节过后加工企业和贸易商纷纷入市收购玉米,玉米价格被持续推高。

“这一轮市场非常活跃,在东北的玉米主产区又出现了类似上一年度的抢粮局面。”吕荣伟说。

“抢粮”再现

刘凤军告诉记者,由于村里养殖户较多,目前村里仅有的玉米已经基本不卖给粮贩子了,而且还需要从外面买进玉米。

即便如此,还是每天都会有粮贩子到有玉米的人家商量生意。而前一段时间,村里就更加热闹,脱粒玉米的机器每天都不闲着,每天都有几个粮贩子坐地收购。

在这种情况下,玉米价格也水涨船高,从不足0.9元/斤涨到了现在的1元以上。

“越是涨价我们越是不卖,粮贩子就会着急。”村民韩文波表示。他的玉米就是在几个粮贩子几次三番主动上门之后才卖掉的,当然价格每吨也涨了100元。尽管如此他仍旧心有不甘,因为要是放到现在每吨又能多卖上50元。“我就是禁不住他们来回地跑这么多次,都是熟人不好意思。”他说。

刘凤军告诉记者,其实自去年玉米收获以来,市场一直不好,黑龙江、吉林等玉米主产区玉米价格并没有出现2010年度高开高走的抢粮局面,主产区粮食收购企业并不多。直到春节前,在这个玉米种植面积约10000亩的村子里,还没有出现前来大量收购的粮商。

但是,市场瞬息万变。

春节过后,玉米市场突然热闹起来,一天能够来好几个粮贩子,而且是上门收购、主动抬价,2010年度的抢粮局面又回来了。

事实上,由于东北玉米走俏、价格上涨,河南、山东等主产区的玉米也成了香饽饽。

山东曹县的梁振云就告诉记者,他的几千斤玉米近期已经有几个粮贩子上门收购,但都被他拒绝了。他觉得,等到六七月份青黄不接的时候应该会卖出更好的价钱。

在这一背景下,玉米价格持续上涨,同时东北各港口玉米库存量不断回升。仅在3月份,东北地区每吨玉米价格就上涨了100至120元,河南、山东等地也涨了60到80元,已创下了2011年2月份以来的新高。

供应虚增?

吕荣伟认为,生产企业需要大量的原料,但是贸易商和生产企业在市场中发现,好像没有那么多的供应。于是,无论是企业和贸易商都开始抓紧备货,以防后期供应偏紧,需求随着快速增加,价格大幅上涨。正因为如此,春节过后玉米市场迅速活跃,收购主体纷纷介入,成交量和价格交替上升。

吕荣伟的企业近期就一直在收购。“由于供应偏紧、价格震荡向上的趋势不会改变,我们手中肯定要有一部分粮食。”他表示。

有同样想法的还有北京一家国有大型粮食企业,该企业的一位业务主管告诉记者,近期他们也一直在收购。“供应相对紧张之下,我们贸易企业手中肯定要有粮才能有操作的余地,不然不管是价格向上还是向下我们都没有主动权。”他说。

他们的表态和去年10月份玉米收购之初业界普遍预计供应增加时的观望态度有了很大的变化,这无疑来自对供求关系的判断。

上述北京粮食企业人士表示,官方统计数据显示,增产1500万吨,甚至还有预计1900万吨。后期数字又有调整,现在有说法是增产500万吨。他认为500万吨也许比较靠谱。此前业界预计比较乐观,今年玉米供应可能相对宽松。供应增加的预期在市场上的反应立竿见影,当时无论是贸易商还是加工企业都不敢贸然入市,而是选择观望。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业界不少人发现,事实似乎并非如此,在饲料、深加工等行业刚性需求增长的同时,供应很可能没有那么大。于是嗅觉灵敏的企业迅速出击,玉米市场在春节过后出现了购销两旺、价格上涨的态势。

[1] [2]  下一页


相关文章
  • ·玉米产区“抢粮”再现 企业和贸易商抓紧备货



  • 相关说明
    |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网站帮助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证券之家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2008 证券之家 本站法律顾问:北京姚克枫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