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财经讯 4月9日消息 国家统计局今天公布数据显示,今年3月份,CPI(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3.6%,略高于市场预期。PPI(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0.3%。
芝加哥宏观与策略研究中心首席经济学家戴险峰向腾讯财经表示,3月份CPI数据偏高主要受食品价格影响。他认为,今年来油价的两次上涨对CPI直接的影响不大。
戴险峰表示,油价上涨对日常消费的直接影响体现在出租车和私家车上,对企业生产成本的影响主要是体现在PPI上。他认为,油价上涨在生产链上传导到下游产业的时间较长,从机械到房地产行业,在整个宏观环境不宽松的情况下,这些行业的溢价能力相对较弱,传递的时间也是相对缓慢的。
戴险峰认为,中国CPI压力确实存在,中国的货币政策主要通过存款准备金率下调,有针对性地释放流动性。他认为,全年下调3~4次存款准备金的可能性完全存在。
他认为,利率作为一种不轻易使用的武器,下调的可能性不大。他表示,中国通货膨胀的压力始终存在,下调利率不仅是影响银行资金量的问题而是一个全面性的调整,影响着信贷等各方面。
他指出,目前出口形势严峻,短期内不会出现好转。欧债危机还没结束,美国可能出现时好时坏的经济环境,整个外部环境都不好;同时人民币不断升值,出口很被动。他认为,尽管出口会有波动性好转,但一两年内不会有很大的起色。(文/卢肖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