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证券之家财经新闻今日焦点
 
 
绿创声学暂缓IPO,10%市场空间行业天花板太硬
发布时间:2012/2/27 3:05:35
 
文章内容

中信建投保荐的绿创声学IPO申请终止审查,知情人士透露“材料不全所以撤回”

理财周报IPO实验室研究员 田小蕾/文

这段时间,张峰一直没有闲着,忙着在证监会和各个相关部门奔波,很少在办公室,他在为北京绿创声学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绿创声学”)重新启动上市准备材料。

张峰是绿创声学董秘,一个月前,他从证监会那里拿回了申报材料。1月18日,证监会决定终止对绿创声学IPO申请材料的审查。

据了解,担任绿创声学本次IPO的保荐机构为中信建投,签字保代王东梅,会计师事务所为大信,律所为星河。

从2009年开始,绿创声学就开始着手准备IPO,总裁姜鹏明曾希望公司能在2010年成功登陆创业板。那么,究竟是何原因让拼搏了近三年的绿创声学最终决定暂别上市梦?

10%行业空间有限

“材料不全所以才撤回来。决定撤回申请是公司和保荐机构共同协商结果,后续规划还在研究中,还没定下一步该怎么做。”绿创声学知情人士说。

作为一家专门从事噪声综合治理高新技术环保企业,绿创声学主营业务是销售降噪产品、噪声治理工程承包、降噪技术服务业务,其中销售产品在2010年为公司贡献了1.2元收入,占当期总营收70%。

在降噪领域,目前还没有一家公司实现上市。

“做降噪产品企业想要上市很难,”上海一家从事环境噪声与振动控制企业的经理王先生说,“做的再好营业额也不会很大。一般在2个亿左右。像绿创声学这样在降噪行业排名前三的公司,除非有高铁这种大单子,否则也很难超过4亿营业额。”

绿创声学总裁姜鹏明在2008年接受媒体采访时,曾希望公司未来5年内能达到“几十亿”的规模。而实际情况是,2009年到2011年上半年,绿创声学营收分别为8489万元、1.7亿元、8164万元。三年已过,“几十亿”的目标远在天边。

“因为缺乏刚性需求,市场空间还没有打开,”北京一家做降噪减震公司经理黄先生说,“问的多做的少。大家对做消声企业有顾虑,不相信效果,而且嫌成本太高。家居装修如果用隔音材料,要多花3万块钱左右,电塔则动辄几十万。”

业内人士普遍反映,噪声污染不像水污染、大气污染后果严重,虽然国家有明确控制标准和惩治措施,但民不报官不究,所以工厂敢蒙混过关。他们会寻找廉价的隔音方法。比如用200块钱一平米的彩钢板来代替1000块一平米的隔声板。

环保行业杨姓分析师指出,虽然十二五规划要在环保行业投入3.4万个亿,但目前环保市场,水污染、大气污染、固废污染处理占据90%市场需求,只给噪声污染处理留下10%的空间。

而对于高新技术企业来说,核心竞争力无疑以专利技术为上。绿创声学拥有中国、美国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专利30余项,从数字来看,实力可谓雄厚。

但上述王先生指出,绿创声学专利技术含量不高,可替代性很强,大多属于在别人技术上稍作改造。比如说绿创隔声窗包含专利技术大多能找到其他材料来代替,从而达到相同的降噪效果。

“毫不夸张的说,凡是绿创声学能做的,我们小公司也能做,不像隔而固(青岛)振动控制有限公司的隔震技术,我们模仿不了。”上述王经理说。

过度依赖大工程

从盈利水平来看,绿创声学无疑是同行中佼佼者。在噪声综合治理领域,只有上海申华声学装备有限公司和深圳中雅机电实业有限公司可与之一争高下。但是,绿创声学盈利状况并不稳定。2007年净利润2139万元,2008年下滑至1064万元,2009年净赚1301万元,不足2007年的一半。2010年突然发力,实现净利润2829万元,同比增长117.4%。

“绿创声学非常依赖大单子,2007年受益于奥运会工程,一笔太阳宫订单就帮他们赚上千万,而2010年则可能依靠高铁工程赚得盆满钵满。”上述王经理说。

据了解,噪声处理公司竞标成功后,客户往往先付30%预付款,当生产的系统运到现场安装时,客户支付30%,待安装调试完毕,客户再支付30%,剩下10%款项则作为质保金,一年后若设备运营正常再进行支付。

绿创声学2010年年报显示,公司前5大客户是北京市轨道交通建设管理公司,国家电网、深圳市地铁集团公司、广州市地铁总公司、广州大学城华电新能源公司。

政府背景扎实保障了绿创声学的中标率,不过上述杨姓分析师指出,依靠政府就意味着受政策影响很大,例如货币政策一旦收紧,政府缺钱,工程款就会一拖再拖,公司就很难拿到钱,公司成长性存在风险。

2010年,绿创声学应收账款排名前五客户均为与政府相关公司,其中国家电网、北京市轨道交通建设管理公司、广州市地铁总公司赫然在目。他们合计以6009万元应收账款占据当期应收账款总额的68.01%,占当期营收37.6%。

中信建投辅导三年未果

2009年,中信建投王东梅开始入场绿创声学进行上市辅导。长达三年的心血或将徒劳?

证监会网站显示,王东梅于2005年加入中信建投投行部,现任执行总经理,此前曾任职华夏证券并购部10年之久。

今年的王东梅并不顺利,她的另一单IPO——中汽院股份,经历了暂缓表决,最终于今年1月6日成功过会。加入中信建投后,她参与了七星华创、奥克化学、北京银行IPO保荐承销。这些项目从受理到上市历时最长不超过两年,而北京银行仅用了3个多月的时间。另外她还做成了一单非公开增发项目。

2004年实行保荐制以来,中信建投在IPO市场上并不活跃,至今只做了29单项目,平安和国信则分别有116单和112单。不过,在证监会公布的500余家申报企业中,中信建投承揽主板和创业板项目分别14个,其中不乏大项目,城商行就达3家。

绿创声学的坎坷也许出乎她意料。

与中信建投一起为绿创声学保驾护航的,是星河律所和大信会计师事务。2009年至2011年6月底星河律所仅参与3个IPO项目。而大信会计师事务所从2004年到2011年上半年做成了33单,占5.2%的市场份额,居中等水平。


相关文章
  • ·绿创声学暂缓IPO,10%市场空间行业天花板太硬



  • 相关说明
    |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网站帮助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证券之家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2008 证券之家 51La 本站法律顾问:北京姚克枫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