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收缩的货币政策和不景气的市场形势,正使汽车企业的资金压力日益加重。在市场低迷的情况下,政府补贴已经成为了部分自主品牌车企的救命稻草
◆导报记者 邵好 济南报道
6日,中航黑豹(600760)发布公告称,旗下两家控股子公司于近日收到总计3452万元的政府补贴,将有利于增厚公司本年度净利润。
经济导报记者发现,面对持续低迷的车市,政府补贴已经成为了部分自主品牌车企的救命稻草。对此,民族证券汽车分析师曹鹤6日接受导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逆市行情中,自主品牌面临着巨大压力,政府补贴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车企的资金问题。但如果过于依赖政府补贴,并不利于行业发展。”
多家车企获补助
中航黑豹上述公告显示,其控股子公司柳州乘龙专用车有限公司于11月30日收到用于促进企业发展的政府财政扶持款1702万元,并计入营业外收入;与此同时,安徽开乐专用车辆股份有限公司收到用于企业专用车产业发展的政府财政扶持款1750万元,于11月30日计入营业外收入。
导报记者了解到,中航黑豹今年前3季度净利润仅约32万元,其中,仅第三季度就亏损1513.51万元,公司经营状况持续承压。
事实上,不仅是中航黑豹,从今年10月份开始,已经有多家车企获得了巨额的政府补贴。仅在整车制造方面,长安汽车(000625)获得政府补贴9000万元;福田汽车(600166)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贴为5600万元;江淮汽车10月份收到政府补贴4877万元,9月份收到政府补贴5000万元,而在其今年前3季度的总利润中,政府补贴占了1/10。
汽车零部件类企业,政府补贴也在企业利润中占较大比例。鸿特精密(300176)三季报显示,其前3季度的净利润为1576.73万元,同比下降了41.76%,但同期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为137.8225万元。而在11月3日上市的龙生股份(002625),其三季度仅收到的“龙头企业”奖励一项,就占同期净利润的近20%。
补助情况存在多年
“政府补贴自主品牌是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地方政府为了扶持当地汽车产业发展,基本每年都会给企业一些补贴。”曹鹤告诉导报记者,不仅中航黑豹有政府补贴,一些国内一流自主品牌车企也经常获得政府补贴。
事实的确如此,作为国内自主品牌的领军企业,奇瑞和比亚迪(002594)等车企也难逃依赖政府补贴的“魔咒”。数据显示,2007-2009年,奇瑞汽车利润总额分别为14.3亿元、3.14亿元和0.72亿元,呈快速下跌的趋势,而其获得的各级政府补助收入却节节攀高,分别为2.85亿元、4.7亿元和6.33亿元,其中研发补助分别为1.99亿元、2.82亿元、4.43亿元。以此推算,若无政府补贴,奇瑞汽车将连年亏损。
与奇瑞相比,比亚迪的日子也不好过。该公司三季报显示,其前3季度盈利3.52亿元,同比下滑85%,而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达1.85亿元,占比超过五成。
2008-2010年,长城汽车实现净利润分别为5.52亿元、10.52亿元和28.27亿元,连续两年实现利润翻番。其中,税收优惠及政府补贴增加的净利润分别为9726.36万元、3.42亿元、5.78亿元,占报表净利润的比例分别达到17.62%、32.52%和20.47%。
车市寒流资金紧张
“一些车企之前规模扩张得太快,有些项目还需要进一步投资。但是,今年车市整体形势不好,有些车企的资金就跟不上了。”曹鹤对导报记者表示,资金链紧张或将蔓延到更多的上市及非上市企业,这与企业前两年投资项目过多,导致短期现金流跟不上有很大关系。
6日,比亚迪发布公告称,继上月向一百工业出售佛山金辉高科光电材料公司33.375%股权后,又与新亚铝业及金禅智能签订协议,向两者各出售3%佛山金辉股权,总价格为8910万元。出售完成后,比亚迪将不再持有佛山金辉。
如果说比亚迪可以通过出售股权来“扮靓”年报业绩,一些手中没有相应投资的车企就只能通过借债来补充资金了。11月22日,华晨汽车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发行了2011年度第一期中期票据,并称将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10亿元5年期中期票据,以补充公司营运资金。
导报记者了解到,这两年并购项目、重组项目较多的广州汽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和中国重汽(000951)也都发行了公司债券。广汽集团在11月18日发行了6亿元的人民币短期融资券;而中国重汽在8月3日也宣布,公司在银行间市场发行17亿元366天短期融资券。
(经济导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