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王刚) “当初投资5万元,就是冲着4%左右的预期收益率,哪晓得现在到期没得到一分钱的收益。”近日,汉阳的唐女士有点郁闷:到期的理财产品遭遇了“零收益”。
去年底,汉阳的唐女士购买了一款某银行发行的结构性理财产品,上月30日到期后却只是保本。唐女士昨日向记者表示,虽说没有赔钱,但也付出了1年的时间成本。“这5万元钱要是放在股票或基金里,说不准还赚了。”
民生银行武汉分行零售财富管理部产品经理艾莉表示,目前,银行发行的结构类理财产品主要是与股指、汇率、利率、大宗商品期货等标的挂钩。由于目前全球经济仍不明朗,金融市场多有震荡,使得一些挂钩标的资产价格大幅波动,导致结构型产品收益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很容易出现“零收益”甚至负收益。
记者了解到,由于预期央行明年加息,不少市民目前已开始关注收益相对较高的银行理财产品。有分析指出,就目前银行理财产品市场而言,品种较为单一,除信贷类、结构型产品外,可供选择的其他类型产品相对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