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证券之家财经新闻今日焦点
 
 
09年“消费马力”盘点:一套商品房消灭一个白领
发布时间:2009/12/7 11:40:33
 
文章内容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杨宜勇把“跟风买房”的消费现象归为“从众心理”,他认为少数人忽冷忽热的消费对经济的拉动并不明显。扩大就业是消费的前提,只有饭碗端得较稳的时候,人们才敢放手去消费。
    

  据新华社北京12月6日专电 日前,新华社记者在北京、济南、深圳等地采访,在对2009年的“消费马力”进行“民生盘点”时发现,一年来“消费”这架拉动经济增长的“马车”在活跃经济的同时,也给消费者带来了些许无奈和更多期待。

  引导性消费效果显现

  今年以来国家在扩大内需上作出的努力让城市和农村的消费者普遍感到很受尊重:城市里主打节日消费牌,通过公休假、史上最长的黄金周等为人们提供消费机会,消费券、税费返还等促销手段层出不穷;乡村则是享受了家电下乡、汽车下乡、农机下乡等补贴性消费、政策性消费措施。

  在汽车消费优惠政策的拉动下,今年我国汽车销量首次突破年售千万辆大关。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前10个月,国内汽车销量达到1089.14万辆,同比增长37.71%。

  山东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李广杰说,2009年我国“扩内需、保增长”的一揽子财政和货币政策发挥了积极作用,家电下乡、汽车下乡等优惠政策,让农村居民消费呈现持续活跃趋势,成为撬动巨量城乡消费的有力“杠杆”。

  居民消费主动性不够

  金融危机让不少人抱着“省钱”的决心迈入2009年。但在这一年里,很多消费者“省钱”的决心一次次地被“动摇”:不存钱心里没底,想存钱又担心来年通货膨胀物价上涨……

  “很多人买菜的时候为几分钱讨价还价,买房的时候却很大方,多出几万元乃至几十万元都不在乎。”在北京一家媒体工作的侯先生对记者说,他周围一些平常省吃俭用的同事谈起买房经历时,已经买了的眉飞色舞,还没买的黯然神伤。

  实际上,专家并不看好靠房价拉动的“消费”。深圳市社会科学院院长乐正把这种消费称为“伪消费”,因为对一般工薪阶层的家庭来说,买房已经透支了家庭未来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消费能力。而一些消费者更是呼吁抑制房地产价格虚高,“每一套商品房都会消灭一个白领”,买一套房,一家三代都要勒紧裤带。房价虚高对人们的消费产生了很大的抑制作用。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杨宜勇把“跟风买房”的消费现象归为“从众心理”,他认为少数人忽冷忽热的消费对经济的拉动并不明显。

  国家统计局日前公布的数据显示,2009年前三季度消费对GDP的贡献只有4个百分点,投资贡献了7.3个百分点。乐正认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远低于投资,一年的消费拉动“马力”显然还不够强劲。政策性、引导性消费措施还需细化,居民消费的主动性、积极性尚未充分表现。

  饭碗端稳才敢放手消费

  专家认为,一些情况却在限制人们的消费行为。受金融危机影响,部分企业裁员、降薪,一些工人下岗、失业,许多大学生找不到工作,这些都加剧了家庭的负担,限制了家庭的购买力,今年的消费形势总体平稳,但在部分领域和部分人群,消费是受到抑制的。

  要让人们敢消费,一是增加就业切实提高居民的收入,二是要加强社会保障。有关专家认为,我国的社会保障覆盖面窄,社会公共服务的供给不足,人们消费时难免存在后顾之忧,有钱先存起来以备医疗、教育、养老等诸多方面的不确定支出。

  实际上消费者并不是不想消费,信息不明让很多人在“刚性消费”之后不知该什么时候去“弹性消费”。关于明年经济回暖这点已经成为共识,但经济回暖后消费者对应该存钱还是消费感到矛盾。

  专家的普遍看法是,中国居民的消费潜能巨大,但未来中国消费潜能要得到真正释放,必须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杨宜勇则认为,要让人们放心消费必须扩大社保覆盖面和社会救助覆盖面,提供教育、医疗等充足的公共服务供给。另外,扩大就业是消费的前提,只有饭碗端得较稳的时候,人们才敢放手去消费。


相关文章
  • ·八个行业年终奖大调查 2009年“弥补性上升”
  • ·2009年“北大仓”粮食总产超过870.6亿斤
  • ·[图文]探问2009年“房价收入比”之谜
  • ·09年“消费马力”盘点:一套商品房消灭一个白领
  • ·[图文]08年股票基金大败 09年“选基”低风险为上



  • 相关说明
    |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网站帮助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证券之家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2008 证券之家 本站法律顾问:北京姚克枫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