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证券之家财经新闻今日焦点
 
 
另类老鼠仓:专业机构投资人士的暴利诱惑
发布时间:2009/12/3 19:22:00
 
文章内容

“你周围有钱的朋友多吗?可以介绍过来帮他做投资。”某日,一位保险机构负责资产管理的投资人士对他的朋友问道。

就在基金“老鼠仓”屡禁不绝之际,一些保险、信托等专业投资机构的资产管理人员也都以“私募”、“代客理财”等方式,游走在充满暴利诱惑的灰色地带。

代客理财

“有这么好的条件,不赚不是亏得慌吗?”这位保险公司投资人士的看法似乎代表了一批私下进行私募操作的专业机构投资人士的观点。

据一位也正在进行私募操作的某信托公司投资负责人透露,他周围的很多人也都在做类似的私募,这种操作方式已经十分成熟。

某私募投资人士对CBN表示,尽管他所接触的这个行业的人也只是一部分,但私下里做私募、代客理财是十分普遍的现象。“如果真要打击老鼠仓,现有的从业人员没有干净的。”他甚至有些偏激地认为。

同时,一些私募资金的投研人员也对此十分热衷。北京另一家私募机构的投研人士也正在寻找资金,进行私募操作。他在向CBN表达这一想法时也特别提醒,如果有资金,千万不要通过电话等方式与其联系,只能通过一些不易被监控的网络交流工具等进行交流。尽管他的行为可能并不违法,但他表示,这种行为绝不能被自己的老板知道。

据CBN了解,这些私募的操作模式也都比较相似,即资金与账号由客户方提供,操作方负责交易。获得的收益采取分成制,一般与被代理客户二八或者三七分成,客户拿大头,不过如果出现亏损,则由客户一方承担,并且资金需要至少一年时间不能转移。

也有客户要求保底的,但这样的话,获得的收益就要操作方拿大头了,客户只能拿到10%~15%的稳定收益,该人士表示。

对于资金规模,这些机构的投资人士也都有一定要求。该信托公司人士对CBN表示,一般不能低于500万,特殊情况,300万以上的也能做。但上述保险公司人士给出的最低资金规模高达1000万,不过最高也有限额,不会超过两三亿元。

[1] [2]  下一页


相关文章
  • ·另类老鼠仓:专业机构投资人士的暴利诱惑



  • 相关说明
    |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网站帮助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证券之家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2008 证券之家 本站法律顾问:北京姚克枫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