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网 记者廖颖国务院在2008年底出台的“推进上市商业银行进入交易所债券市场试点”的想法,随后银监会和证监会联合下发了相关试点问题的通知,今年7月左右,银监会进一步发文明确了上市银行进入交易所债市的准入门槛。
苏州高新则于本月10日公告称,其公司债“苏州高新09”的票面利率最终确定为5.5%。而在此前发布的公告中,苏州高新曾表示,该期债券网下发行对象包括“在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开立合格账户的上市商业银行”
由于这是首次将上市商业银行列为发行对象,市场曾普遍预计上市商业银行自本期公司债起,将正式登陆交易所债市。但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中债登与上证所在技术环节上未能成功对接,“苏州高新09”最终仍旧只能面向交易所原有的投资者发行。
虽然在监管层积极推动下,但上市商业银行进入交易所债市的路程还很慢长,目前一个主要的难点集中在托管和结算方面。相比于银行间市场机构一对一交易结算,中债登更多作为托管债券的机构,而交易所市场,是由交易所做中央交易方,并基于中证登担保进行交易和结算。
数据显示,截至2008年12月31日,银行间债券托管量13.9万亿元,而交易所债券托管量仅为0.3万亿元。仅从托管规模而言,两个市场的相当悬殊。虽然商业银行对进入交易所债市兴趣浓厚,但在另一些商业银行看来,“进入交易所债市有好处,但可能也不太明显。”这成为商业银行普遍的担忧,其突出表现在部分交易所券种在二级市场较差的流动性。
有银行人士称,今年以来银行内部确实多次开会讨论过进入交易所市场的事宜,但“盈利点”却并未作为一个讨论的核心。这也意味着大多商业银行目前考虑的除了关于牌照有无的“资格”问题,进入交易所市场更多的还是对未来市场空间的考虑。去年开始政策面多次对发展债券市场表态,未来交易所市场能发展成多大规模大家都有愿景,尤其是未来一些市场衍生品的出现,可能更多会诞生在交易所市场,“综合来看进去肯定有好处。”
随着商业银行大额资金的进入,有益于平抑两个市场的利差空间,并推动两个市场收益率曲线的统一。长期以来,由于交易所债券市场没有商业银行的参与,债券流动性极低,即使是跨市场发行的国债,交易所市场收益率也比银行间市场收益率高出一截。以AAA级企业债为例,1年期的交易所市场的收益率往往比银行间高20~40个基点、5年期品种的收益率利差则平均达到40多个基点。
虽然面对上市银行发行没有成功,但苏州高新09公司债在票面利率上仍赢得了“市场折价”,5.5%的发行利率较近期中华企业等其他一些优质地产企业的公司债利率,大约低了1.5个百分点。
(廖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