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近期公布的经济数据表明,目前我国经济正处于企稳回升的关键时期,后期总体形势积极向好,但经济回升的基础不稳定、不牢固;经济运行中局部性、结构性问题依然突出;外需不足依然严峻,扩大内需和结构调整的任务仍相当艰巨。
一、有通胀预期,但不会转化为现实通货膨胀
虽然社会对我国CPI存在种种质疑,认为目前的CPI不能代表价格总水平,但目前世界各国都是以CPI的变化来衡量价格总水平的变化,而国内除了CPI外,零售物价指数、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生产资料出厂价格、GDP平减指数都难以代表价格总水平,因此,本文仍将CPI作为通货膨胀的指标。
前三季度CPI、PPI同比分别下降1.1%和6.5%,其中9月份分别为-0.8%和-7%,这已经是今年以来CPI连续8个月、PPI连续9个月负数运行,从传统的通胀定义和成因上分析,今年或明年内发生通胀的可能性不大,但为什么社会上存在强烈的通胀预期呢?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全球经济加速复苏,总需求扩张拉动物价回升;二是全球流动性过剩、美元贬值催生全球性通胀威胁,国内市场上货币投放量很大;三是近期国际市场石油、黄金、有色金属等大宗商品价格快速回升;四是国际热钱再次涌入我国,以楼市和股市为代表的资产价格依然维持高位运行,人民币升值压力加大。
二、2010年价格涨幅应在1%—2%之间,不会超过3%,仍属温和的上涨
三是关注价格的长期稳定。2010年价格总水平的平均涨幅可能不是很大,但在巨额信贷以及经济快速增长的推动下会对后期(2011年)的价格走势产生较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