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于1993年的中国龙工控股有限公司(股票代码:3339),是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第一家在境外上市公司,是一家集科研、工贸、生产、销售于一体的工程机械大型集团企业。
就是这样一家民营企业挤进“全球工程机械50强(2008年第40位)”、“中国机械工业企业核心竞争力100强”之列。
公司目前在福建、上海、江西、河南四大基地拥有19家全资子公司,占地4000多亩的生产厂房和11000多名员工。产品覆盖装载机、挖掘机、轧路机、平地机、叉车等多种机械和变速箱、变矩器、驱动桥、液压油缸、齿轮、管路、传动轴等核心零部件。其主导产品“龙工牌装载机”为“中国名牌产品”,“龙工商标”是“中国驰名商标”。
金融风暴来临之前,中国龙工的产品市场还特别好。尤其是装载机,出现了“井喷现象”——3月份一个月就销售了6300多台。但从2008年8月份开始,龙工就与其他工程机械企业一样,持续受挫,国内市场需求萎缩、出口销售困难、产能利用不足、高价原材料库存积压、资金链相对紧张等矛盾和压力纷至沓来。
以龙工的主打产品“龙工牌装载机”的销售量为例,受“金融风暴”的影响,2008年8月份的销量同比下滑11%,9月份下滑20%,10月份下滑36%,11月份下滑50%,12月份只有去年同期的30%;今年1-4月份的销量,也比去年同期下滑了38%。
面对危机,龙工集团积极应对,采取五大措施。首先,强化现金为王熏力控资金风险。通过暂缓其他项目建设的进度,确保投资6亿-8亿元的龙岩铸锻一期等重点项目;严控制采购支出,无论是各子公司,还是控股公司各部(室),所有预付款项、支出现金和重大采购都要严格程序、从严把关等,努力把风险控制在最低程度。
其次,力拓新品上市。在充分利用龙工业已构建的各种发展平台和长期积累的诸多资源优势,举集团之力,确保装载机销量稳居国内同行第一的基础上,积极拓展挖掘机、轧路机、平地机、叉车等新兴产品的市场。同时,鼓励桥箱、液压、管件、齿轮等零部件公司“眼睛向外”,积极拓展“龙工配套”以外的市场,不断提高生产能力,拓展新的经济增长点。
三是强化质量意识,力塑品牌形象。在危机期间,重视关键技术和核心竞争力的研发,努力提高龙工产品的科技含量和自主创新水平,精心打造“龙工”精品,全力提升“龙工制造”与“龙工服务”的水平。
四是强化人才激励,力促规范管理。面对经济危机对实体经济的严重影响,公司不仅不裁一员,而且还进一步加大人才培养和员工培训的力度。
完善“薪酬福利体系”和加强“信息化建设和制度化、规范化管理”等有效途径,营造积极向上的良好风气,主动为龙工的“二轮创业”提供“一专之能、一技之长”的专业技术人员和德才兼备的复合型管理人才。
五是强化责任意识,力推总经理负责制,增强龙工抵御风险的能力,全面提高工作效率。
因此,尽管经受了“全球金融风暴”的严重侵袭,但由于公司措施得当,仍然赢得了一定的发展,去年全年销售总额92亿元,实现净利润6.8亿元,毛利率增长20%;其中主导产品装载机年销售3.5万台,占据国内市场的1/5;挖掘机生产突破1000台、销售超过800台;平地机、轧路机等路面机械产销600多台,逼近行业第三;叉车产销3000多台,在国内叉车领域的知名度一下子跃升了五、六个名次。
(中华工商时报 徐思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