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编者按:中国证监会11月4日发布《中国证监会工作人员行为准则》,从依法监管、勤勉尽责、公正廉洁、保守秘密、回避等五个方面对工作人员的行为进行了约束。以下为证监会就《证监会工作人员行为准则》答记者问:
问:《中国证监会工作人员行为准则》制定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答:证监会十分重视对工作人员行为的管理和规范。早在1993年,中国证监会就制定了《中国证监会工作人员守则》,并在2000年进行了修订。《中国证监会工作人员守则》对于加强工作人员管理,规范工作人员行为,维护“三公”原则起到了积极的作用。2005年,国家修订了《证券法》,2006年,国家实施了《公务员法》,对证券期货监管人员和公务员提出了新的要求。2007年,中国证监会纳入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单位。同时,中央纪委要求“一行三会”制定金融行业从业人员行为准则。因此,为更好地体现法律要求,进一步规范证监会工作人员行为,建设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公正廉洁、纪律严明的证券期货监管队伍,促进资本市场稳定健康发展,我们制定了《中国证监会工作人员行为准则》。
问:《中国证监会工作人员行为准则》与 原 《中国证监会工作人员守则》的区别?
答:《准则》是在《中国证监会工作人员守则》基础上制定修改的,但二者也存在较大的区别:
首先,《准则》更加符合现行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准则》吸收了《公务员法》、新修订的《证券法》以及党内有关法规的新规定,体现了法律法规的精神,内容上更加严谨。
再次,《准则》的发布形式更加有利于接受社会监督。《准则》以证监会正式发文的形式对外公布,约束力以及社会监督力度得到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