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只新股鲜见机构身影,“低流动性”考验首日走势
首批28家上市公司今日正式登录创业板,其命运举世瞩目。高发行价、高估值、高市盈率、高风险四高,让其颇有走钢丝的味道。
然而,在26日公布的上市公告书中显示,28家上市公司平均净利润却实现75.07%的同比高增长。“一高”能否对抗“四高”?缓解创业板恐高症有待观察。同时,28家公司中前十大股东中机构投资者身影少见,主力资金对创业板似乎敬而畏之。
一些操盘人士表示,对创业板不恐高,但最担心创业板流通性不足。900万的创业板开户数目,相对主板和中小板1亿多的开户数来说微乎其微。“上市首日,打新资金撤离,机构主力又不接盘,恐怕上市后高开出现连续阴跌局面。”炒新人士铑钿说“所以我们上市首日原则上不介入。”
三家上市公司:发行价合理
10月26日,28家公司上市公告书集体亮相。与招股说明书不同的是,其公布了与各家公司生死与共的10大股东。
从中可看出,机构退避三舍,个人投资者扎堆挤进去。“从28家公司已披露的最新前10大股东来看,机构投资者身影并不多见,有较多机构投资者的主要集中在特锐德、乐普医疗等少部分公司中。”世纪证券创业板专题研究小组分析师吕丽华分析说,“我们认为,这与发行市盈率高有关系,更重要的是与机构投资者对创业板公司未来成长的不确定性有很大关系。”
“首批创业板企业发行具有高溢价的特点。按发行前股本计算的发行市盈率为42倍,而按发行后的股本计算的发行市盈率则高达55.7倍。”平安证券高级策略研究员蔡大贵分析说。
而其高业绩增长却成为业内关注的焦点。蔡大贵认为,“首批创业板企业具有高成长的特点。首批28家创业企业最近2年利润总额与净利润的复合增长率均超过90%.而将首批28家公司是为一个整体计算出来的复合增长率也超过了70%”。
世纪证券研究认为:从上市的28家创业板公司最新公布的2009年前3季度财务报表来看,28家公司前3季度平均实现营业收入24439.05万元,平均净利润4628.54万元,平均每股收益0.66元,分别同比增长42.07%、75.07%、40.42%.“整体业绩表现较好。”
昨日,成都三家上市企业在深圳举行新闻发布会。“创业板平均市盈率55倍,整体感觉偏高,但我们的企业不高,每股11.3元的发行价是我们和券商商量过的,对应市盈率为45倍,是个合理价位。”成都金亚科技董事长丑旭辉说,“公司未来发展会非常好,要对仅金亚有信心。”他笑言,“我不会玩股票,但是会玩游戏,玩商务,玩技术。”
他表示,公司会增加研发费用。日前他曾对外透露2009年公司的盈利能力将超过2008年度。公司2010至2012年的经营发展目标是:主营业务收入分别达到2.6亿、3.3亿和4.1亿元,整体解决方案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达60%以上。
“创业板整体偏高,但是我们公司估值并不高,基本合理。”成都硅宝科技董事长王跃林昨日说,“我们也不希望上市后被炒高了,那么投资者会向我们要业绩,压力很大。不过,我们希望今后每年能有50%以上的符合增长率。”
而吉峰农机的董事长王新明则表示,不对公司上市后股价做评价。公司主要是运用新的商业模式,引进连锁经营模式,在创业板中脱颖而出。“创新是创业板的核心生命。”他表示说,去年公司的经营销售收入是8个亿,“在服务创造新价值”的核心经营理念下,希望5年后能达到100个亿。
1
券商:部分公司增速出现放缓
吕丽华分析说,但投资者要注意,从28家上市企业的三季报可看出,总体仍处在较高的成长阶段,但部分公司增速已出现放缓迹象,如金亚科技。同时由于创业板公司收入规模普遍偏小,规模经济仍不够突出,因此利润波动性更远大于收入,充分体现了其“高收益与高风险并存”的特征。另外,个别公司在2009年前3季度的业绩变动具有特殊原因,如鼎汉技术、华谊兄弟。
“创业板多数公司属于独特的行业,估值有很强弹性,主要应该关注后续成长性,看主营收入和净利润的增长预期。”昨日,太平洋证券分析师刘继伟分析说,“近日的三季报披露华谊兄弟的主营收入和净利润出现下降值得警惕。”
他解释说,其实首批上市的28家企业,都已经成立5年以上,“严格意义上,已经过了创业期,叫成长板更为合理。所以,这些企业业绩增长应该进入稳定高增长期,出现下滑值得研究其中原因。”
业内:少见机构恐缺乏流动性
高估值等四高,在操盘人士的眼中,尚不是最重要的问题。
“中国人寿、中国远洋都是高价发行新股炒作成功的案例。”全国炒新人士铑钿说,“当年中国人寿IPO市盈率97.81倍,中国远洋发行市盈率更高达98.67倍,平安、兴业等也高达75倍,交行、中信58倍。后来相关个股一路冲高。中国远洋从15元涨到68元。苏宁电器开盘近30元,市场都说股价高,但回头看一点不高。”
他分析说,从目前看,创业板绝对不会重蹈中国石油覆辙。行业总是在犹豫中产生,现在创业板各界看法不同,就一定有机会。“我们目前担心的是流通性的风险,而绝不是市盈率高的风险。创业板最大的风险是流通性风险,对于主板和中小板1亿多的开户数来说,创业板只有仅900多万。”炒新人士铑钿说,“上市首日,打新资金撤离,机构主力又不接盘,恐怕上市后高开可能会出现连续阴跌局面。”
从上市说明书看到,乐普医疗的10大股东中,除了“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二五研究所”和“中船重工科技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等国家股东外,外资股“WPMedicalTechnologies,Inc”和“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转持三户”等重量级别机构的名单也赫然在列。此外特锐德也有机构进驻的影子。而其他多数公司的前十大股东多为个人。
吕丽花分析,其中少见公募基金等主力机构资金的身影,显示机构谨慎不积极的态度。其他机构多是企业的财务公司类,其选股谨慎不轻易抛售。上市首日打新资金抛售套现,有先出现买盘不足高开低走局面。因此,建议首日谨慎操作,不入为佳。
英大证券研究所所长李大霄则分析认为,“创业板估值偏高。中间不排除会有成长较好的公司出现。上市初期,没有到物美价廉的时机。流通性风险应该不大,以10%的开户量对抗1%市值,应该不会出现问题。
操作建议
私募券商:首日不介入为佳
炒新人士铑钿则分析表示:“我们预定创业板上市首日开盘不介入,盘中不介入,下午换手率不达到50%以上不介入。”在下午两点左右如果平均换手达50%左右时,我们会按战前分析研究的个股,择机介入。“否则,首日观望,发现有3-5家机构介入后次日再进场。”
对具体操作策略,吕丽华分析表示要关注机构动态。“创业板公司上市初期,我们认为同时具备行业地位突出、产品毛利率高、业绩优良稳定特点的公司最容易受到机构青睐,重点可关注乐普医疗、探路者。”
长城证券策略研究原高凌智昨日分析认为,创业板开市首日受资金追捧的几率较大,但是首日“炒新”需谨慎。由于股本规模、个股质地等方面相近,创业板首日走势可以借鉴中小板新股上市首日的表现。8月中旬以来22只中小板新股上市首日平均开盘涨幅为47%,平均收盘涨幅为53%.首批28家创业板新股09年PE平均值在36倍左右,相比前述22家中小板公司高出约20%.但是从成长性和“炒新”氛围的角度,创业板首日表现有望获得较大溢价,预计28家创业板新股上市首日平均涨幅在50-60%左右。在偏离合理估值区间的情况下,创业板新股后期普遍面临较大的调整压力,首日“炒新”需谨慎,除非上市涨幅明显较低(例如低于30%),否则总体上建议观望为主。
“相比首日炒新,我们更关注优质公司调整后的中期投资机会。”
(梁永建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