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国庆
最近三周A股市场出现了加速上涨的势头,不但大盘指标股一路上行,就是中小盘题材股也梅开二度。对于周四良好的宏观经济数据披露后股市反而走软,各界人士给出了不同的解释:基本面派认为,数据虽好但是市场已经提前消化,技术派认为,市场遇到了熊市跳空缺口的压力,需要反复整理才可实现突破。我的看法是,前三周A股市场逆全球走势而行,由于用力过猛有点虚脱,现在歇歇脚,休养一下未尝不可。
从近三周A股市场走势看,出现了近几年来最为强劲的表现。这么短的时间里超越世界平均水平20多个百分点,超越香港市场15个百分点,已经登峰造极了。市场能出现这种反常表现,究其原因是境内外投资者对中国的经济数据理解存在较大差异,洋鬼子搞不清中国经济数据的秘诀有关。由于境内投资者对于六月份宏观经济数据能够做到未卜先知,加上中国具有世界上最充裕的流动性,使得7月份以来机构投资者的入场速度突然加快。与此同时,前期已经退隐江湖的不少私募基金发觉市场走势远远强于自己预测,空翻多再次入场,二者合力,导致了这一阶段境内市场的超级强势。
老实说,市场是讲究和谐的,A股再强也不会涨得过于离谱,因此经济数据曝光以后,市场顺势整理也算是符合情理。那种动辄宣布大调整来临的论调有点哗众取宠、自封股神的嫌疑。其实,如果大的政策因素不变,即使出现调整也是相当“技术性”的,不可能幅度太深。但是,市场确实到了比较难于操作的时段。那么,市场操作的难度在哪里?
第一,绝大多数机构投资人对这场行情的性质并不清楚,因而出现虽然每日市场热点频出,但操作主线不清的状态。机构们炒作煤炭股、有色金属听起来好像十分理性,但细究起来文不对题,赌博的意味相当浓厚。
第二,境内一些私募基金在三月份以前对市场把握的比较到位,赚得盆满钵满,但是进入二季度开始迷失方向,早早清仓离场,导致踏空近三个月行情。本次宏观数据好转加上全球市场梅开二度,使得他们不得不重新就范。
两类集团性资金的仓促应战,使得市场的稳定性迅速下降,成交量也明显放大。机构们的这种状态,使得市场越来越呈现撞大运似的超级博弈状态。超级博弈并非完全博傻,而是机构投资者思路不清所导致的一种混战状态。这种状态的一个突出表现,就是炒新股的模式卷土重来。最近几只新股的高举高打,反映了机构们在操作上的无奈。
总而言之,我们近一个月来的操作策略和关注重点不变。按照我们的重仓股表现和持仓70%的比例,我们在控制风险的同时也大大超越了市场的整体表现,这是需要坚持的。我们下一步的策略不在于赶时髦和捕捉新的热点,而在于坚守仓位,顺应时变。还是那句话,当多数机构都在漫无目的的追逐时尚时,我们应当做自己能把握的事情。因为道理很简单:一群踏错了市场节奏的有钱人,你能相信他们会成为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