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证券之家财经新闻财经要闻
 
 
“稳健货币积极财政”重新跃入决策视野
发布时间:2008/11/9 0:27:16
 
文章内容

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即将召开,《第一财经日报》日前从知情人士处获悉,明年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或将再次分别表述为“稳健”与“积极”。

前次稳健货币政策与积极财政政策的组合,是10年前应对亚洲金融危机而作出的调整。中国政府当时果断推出的这一政策,为中国抵御亚洲金融危机冲击、保持国内经济增长奠定了重要基础。“这样的政策组合本质是扩张性的。”上述人士称。据了解,在财政部内部,也曾讨论明年是否应该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

1998年到2004年期间,我国实行的是稳健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2004年至2007年底,则实行“双稳健”的政策搭配。2007年底,在12月1日举行的首次中日经济高层对话中,时任国家发改委主任马凯指出,国家将在继续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的同时,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

尽管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货币政策都定调为稳健,但在不同时期其内涵却不同。根据央行副行长易纲在担任央行行长助理期间接受中国政府网访问时的讲话,1998年到2002年期间,中国面临通缩压力,当时的做法是多投放货币。1999年采取放松银根的做法,这一阶段是扩张性的货币政策。而2003年到2007年期间,投资过快,流动性偏松,稳健货币政策在此期间的内涵是适当紧缩银根。

不过,一位监管部门人士认为,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意味着预支未来收入,而货币一旦扩张就有可能引发通货膨胀,所以在提法上不可能出现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提法倒不是核心问题,核心问题在于现在条件具备了,货币政策松动一些是可能的。”这位人士还认为,积极的财政政策也是有可能的,因为在经济下滑的时候,增加财政支出是很自然的一种选择。

在社科院金融所货币理论和货币政策研究室主任彭兴韵看来,明年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相搭配的可能性比较大。实际上近期在财政和货币两方面都作了一些政策上的调整,不过不同于1997年和1998年的做法,现在公共财政投资还没有像当年那样大规模铺开,当时政府曾发行大量国债来增加公共投资支出。

彭兴韵认为,接下来几个月,私人部门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会下降很快。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增加公共财政支出,采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可能性较大。

今年下半年以来,金融危机的影响已经逐渐渗透到美国实体经济部门,进一步波及我国出口部门。近几个月,货币政策已经不再提“从紧”或者“适度从紧”。9月以来,央行两个月内降息三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两次,并降低了公开市场操作力度,对银行信贷也已不再实施硬性约束。

在财政政策方面,不少市场人士也早已预期刺激性措施出台。德意志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马骏日前发表报告表示,明年中国经济面临的下行风险已远远大于几个月前的预期。如果明年没有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中国的GDP增速可能会从今年的9.8%左右下降到明年的6%左右。明年的财政政策必须要有足够力度,才可能保证达到GDP增长8%的目标。

[责任编辑:jbyao]


相关文章
  • ·“稳健货币积极财政”重新跃入决策视野



  • 相关说明
    |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网站帮助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证券之家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2008 证券之家 本站法律顾问:北京姚克枫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