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在电子商务领域创业容易,而要想创业成功却不容易。至少,你离成功还缺这三步。
电商创业:你离成功仅差三步
文/本刊记者 李锐
电子商务热潮经久不息,与其创造的财富神话有着密切的关系。以视频网站YouTube为例,该网站2005年2月创建,2006年11月被Google公司以16.5亿美元收购,其联合创始人之一的陈士骏从交易中获得了3.01亿美元,一跃而成“亿万富豪俱乐部”成员。国内类似的例子也有,如大家耳熟能详的hao123.com,页面虽然极其简单,但是却被百度以千万元级别的价格从其创建者李兴平手中收购。
这些创富神话时刻伴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与此同时,电子商务行业爆发式的增长也在不断刺激着创业者的神经。据ChinaVenture近期的统计数据显示,电子商务行业在经历了2010年的迅猛发展后,在今年,其融资规模已经大幅攀升,今年前7个月电子商务行业已披露的案例68起、融资总额36.71亿美元,平均单笔融资规模更是从2009年上半年的348万美元,上升至今年7月份的1.23亿美元。
在财富的刺激下,电商的创业者已经开始有些蠢蠢欲动了。可是,创业简单,而要想创业成功,却并没有看上去的那么简单,以下三点可能是影响你成功与否的风险因素。
模式危机
电商行业中创业者失败的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商业模式不清晰。现在的业内流传一句话,叫做:“有了一个好的商业模式,成功就有了一半的保证。”从中即可看出来商业模式的重要性。
什么是商业模式?百度百科给出的一个较为公认的定义是:为了实现客户价值最大化,把能使企业运行的内外各要素整合起来,形成高效率的具有独特核心竞争力的运行系统,并通过提供产品和服务, 达成持续赢利目标的组织设计的整体解决方案。
如果用直白的话解释,商业模式就是公司赚钱的途径或方式。hao123.com为什么值得百度收购?因为它的商业模式很简单,在给网友提供便利的同时获取极大的流量和广告点击率,并据此获得不菲的广告收入。据称,在hao123.com未被百度收购以前,hao123已经因为强大的流量,每月的广告分成能达到百万。
在失败的案例中,曾经辉煌的PPG颇为值得我们深思。PPG的商业模式一度成就了其商业神话,也开中国“轻”公司之先河。其核心商业模式是通过将现代电子商务模式与传统零售业进行创新性的融合。PPG并不生产服装,而是将面料生产、成品加工、设计研发、质量监控以及物流都外包出去,然后通过互联网和电话等方式销售服装,堪称是服装界的“Dell”。
这种新型的商业模式并没有大的问题,因为它减少了供应链的环节,缩短了库存周期,能将生产出来的产品在更短的时间内送到客户手中。但是PPG重在创新,而忽略了商业模式中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实现客户价值的最大化。这里的客户价值就是商品的质量以及购物体验。不同于实体店购物,网上购物无法查看商品,仅凭图片并不能掌握商品的全部;下了订单后,客户总希望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收到。
而在这两方面PPG做得并不好,其产品质量不能达到用户的期望,以及物流配送体系建设缓慢导致送货时间滞后,都影响到了PPG的购物体验。更糟糕的是,PPG虽开创了新型商业模式,其销量却依然靠大规模的广告营销推动,广告营销投入过高导致资金吃紧,于是在其余快速发展期间累积的风险因素的共同作用之下,PPG失败了。而作为PPG的后来者VANCL凡客诚品,完善和发展了PPG开创的商业模式,才取得了今日的成功,
团队之困
在解决了商业模式危机之后,另一个重要的风险因素即是团队建设问题。李开复在其微博上就谈及:“创业最好有搭档,彼此扶持,鼓励,度过创业必经的难关。最好搭档还能够互补,比如说一个是技术专家,一个更懂商业或运营。”
在创业团队建设方面做得较好的有阿里巴巴集团,这家公司的创始人有18位,而其中的领导者马云却并不懂计算机。但这并没有影响公司的发展,相反,团队中的每一位成员都各有分工、各司其职,在马云高超的管理领导才能下,汇合成了一股力量,成为了一支无坚不摧的精英团队,创造了中国电子商务领域的传奇,并且后来居上在C2C领域打败了这个领域的霸者eBay。
因团队内耗而失败的案例其实比比皆是,博客网即是一例。这家网站的前身是“博客中国”,可谓开启了中国的Web2.0时代,在上线后的3年时间里其用户数量始终保持每月30%以上的持续增长,因此吸引了不少的VC巨头的关注。其创建人方兴东在融到巨额资金后就开始大规模的招兵买马,其员工数从40人快速扩张到300人左右,并且方兴东为了弥补自己没有大型网站的运营经验这一缺陷,聘用了十多位副总裁以上的高管辅助自己,但是他本人却又非熟谙管理和战略的商业领袖,无法驾驭,导致从别处花大力气挖来的人才到公司后就自立山头,使得博客网内部派系林立,内斗不止,许多高管在这些内斗中相继离开,甚至出现了有高管被免职而方兴东却不知情的情况。
再加上外部的不利因素,例如各大门户网站相继开办博客,于是在博客网的盈利模式还不明晰的情况下,博客网已经因内耗而奄奄一息了。
发展之忧
电子商务不同于传统行业的一点即是其能通过改进的商业模式得到迅猛的发展,例如2004年创立的京东商城,其2010年的销售额就已经达到了102亿人民币,相比传统渠道商,国美从创立到销售额突破100亿元用了15年时间。
过快的发展速度也就引出了一个成长性破产的概念,即指某公司因发展过快导致现金不能满足投资需求而引发破产。
这种现象在电子商务领域显现得很明显,例如从去年年初开始炒得很火的团购网站,经过一年半左右的发展,截至2011年8月底,全国团购网站数量就达到了5610家。在这样迅猛发展的背后,就是每月上百家的团购网站倒闭,倒闭的主要原因其实不外乎烧钱的速度过快,导致公司现金流无法支撑。(当然,也存有恶意诈骗的公司,这类不述。)就连某大型的团购网站都因这种过快的发展而被爆出大规模裁员的消息。
因此,在注重发展的同时,也应该注重发展过快进程中蕴含的风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