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的投资市场上,银行理财产品成为了最强劲的生力军,尤其是低风险型的产品,不仅发行规模创下了天量,收益率也不断刷新。然而有种种迹象表明,2012年其规模和收益将双降。
理财产品篇 规模和收益双降
文/本刊记者 尹娟
由于证券市场持续低迷,银行理财产品也凭借其风险较低、收益较高的特性赢得了众多投资者的青睐。
最近,A股指数再度回到了10年前,对2012年经济的迷惘、对市场的存疑,让不少投资者继续对银行理财产品寄予了希望。2012年的理财之路上,银行理财产品将扮演怎样的角色?
迎来更严厉的监管
事实上,对于人民币理财产品的整肃,从今年的第三季度就已经徐徐展开。银监会多次下达对理财产品的规范,从理财产品的设计、销售都给出了较为详细的规定。其中包括杜绝理财产品销售中的“冲时点、调指标”,银行不得在月末、季末等考核关键时点前发行超短期限理财产品以达到指标调整的目的;包括理财产品的期限,从11月份开始,银行不得发售低于1个月期的短期限产品;清理“资产池”理财产品,保证产品与投资标的的一一对应关系;等等。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银监会所颁布的《商业银行理财产品销售管理办法》(简称《办法》)也将从2012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在《办法》中,产品说明书中不能出现“业绩优良”、“名列前茅”等夸大的表述,对投资者将有更多的保障。但与此同时,理财产品门槛也将提高。按照《办法》规定,风险评级为一级和二级的理财产品,单一客户销售起点金额不得低于5万元人民币;风险评级为三级和四级的理财产品,单一客户销售起点金额不得低于10万元人民币;风险评级为五级的理财产品,单一客户销售起点金额不得低于20万元人民币。同时,银行在销售风险评级为四级(含)以上理财产品时,除非与投资者书面约定,否则都需要在商业银行网点进行。
对于投资者来说,严管银行理财产品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更严厉的监管政策将带来更规范的市场与产品,长期来看有利于杜绝银行理财产品中潜在的风险;另一方面,收益率畸高的理财产品将难现市场,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恐将回归。
看货币政策的“脸色”
不过,从根本上说,今年银行理财产品的大行其道,很大程度上是由紧缩的货币政策决定的。由于央行将存款准备金率提至很高的水平,加上严格的信贷额度政策,导致整个市场的资金面趋紧,一些银行不得不通过发行高收益的银行理财产品获得资金,满足信贷及考核的需求。
11月末,央行3年来首度进行了存款准备金率的下调,从12月5日起,下调存准率50个基点,大型和中小型机构的存准率分别降低至21.5%和19%。可以说,降低存准率释放的资金增加了市场的资金供应,也相应降低了银行间的拆放利率。如国内银行间同业拆放率SHIBOR在12月份后均出现了较大程度的下调,这也是市场资金价格的最直观体现。由于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水平与市场资金价格密切相关,因此随着存准率的下调,银行理财产品的发行量与收益率水平都将出现下降。所以,明年的理财产品也仍然要看货币政策的“脸色”。
与2011年抗通胀的首要目标所不同的是,经济学家们对于2012年宏观政策为“保增长”,货币政策上也将以稳定为主,很大的可能性是央行不会降息,但将继续降低存款准备金率。个人认为,对银行理财产品的直接影响将是规模和收益双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