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之“道”】
高收益也伴随着高风险,信托产品适于有一定风险承受能力的投资者。现在到期的信托项目暂时没有出现不能兑付的情况,但是这种风险还是存在的,投资者一定要在对项目充分了解的情况下去购买信托产品,不能只看收益率,一叶障目。
投资者故事
“产品太火,就跟抢似的”
宋丽是北京一家国企的普通员工,三年前她成了一名“基民”。先后投入了约10万,可是运气不好遇到了金融危机,到现在她的基金还处于赔本状态。去年11月,她狠了狠心,最终将自己的基金全部清了仓,总计损失近4万元。
今年1月份,她买了5万元的60天理财产品。让她没想到,到期后完全达到了预期收益,这让经历了基金投资亏损的宋丽很开心。随后,她发现短期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越走越高,比定期存款划算得多,她就再也不愿意让钱“躺在”储蓄账户上睡大觉了。
除去几千块钱的日常流动资金外,她把所有存款都用来购买各种低风险的短期银行理财产品,到期之后马上又购买新的高收益产品,既不费神又可以获得稳健收益,这让她乐此不疲。到10月底,宋丽的那10万元通过不断倒腾理财产品收益了4000多块钱。
宋丽的手机上存着多位银行客户经理电话,一有好产品出来就会发短信通知她。但即便如此,好几次她都因为“下手太慢”,导致没买到产品。“没办法,有的产品卖得太火了,早上9点钟开卖,9点10分去买就没了,就跟抢似的。”
本版采写/本报记者 苏曼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