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证券之家股票入门股票心得
 
 
12位私募高人支招:熊市反弹五大解套法
发布时间:2010/6/8 21:40:45
 
文章内容

选择换手率超5%股票

当前位置存在反弹可能,但高度需要考量,因为支持看多的理由不多,反而看空的理由有很多。

6月1日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信息,那就是融券业务扩展到沪深300所有的成份股。这为以后做空沪深300成份股提供了条件。沪深300指数里面除了金融地产和几个大盘蓝筹股的估值较低之外,其余估值都很高。当市场不利于多方发展的时候,这些成份股面对如此市场环境,很难形成有效的做多氛围。

从技术角度看,沪指从3100点跌到现在,也就是600点的空间,这600点的空间对一个战略做多的机构来说,在2500点上方建仓,有能力挑战3000点上方的套牢盘吗?如果只是解放3000点上方的套牢盘谁又有兴趣呢?如果创3400点的新高,我们有这样的条件吗?

所以,这个位置对于主力来说属于一个鸡肋位置。往上做想象空间不大,如果继续做空,对向下空间也心里没底。C浪下跌如果要运行一个完整的5浪,就是一个二次探底的走势。初步判断大盘会在2300点~2600点震荡。

在底部震荡中,我们主要采用快进快出的方法捉住交易型机会。在稍纵即逝的机会面前,我们可能会频繁地高抛低吸,甚至采用T+0方式抓反弹。但盘中交易未必每次都能做对,这就要求投资者需要具备超强的波段操作能力。那怎么去选择具备机会的个股?我的研究结果是,可以选择那些换手率超过5%的股票介入。

不管是高抛低吸,还是盘中进行交易,投资者必须时时刻刻盯住交易。虽然精力耗费较大,但在调整过程中,只有“勤劳”才能致富。

(上海智博方略资产管理公司总经理周贵银)

周期类股票能出就出

从成交量上看,呈现缩量态势,表明多空双方都处于犹疑的状态。从主力资金方面来说,公募基金前期经过大幅减仓,仓位已经降至很低的水平,继续做空的动能不大。从估值的角度来说,处于相对低位。

从经济数据来说,前几日央行行长周小川接受采访时称,经济下滑的态势得到遏制。从上述4个角度可以看出,股市在目前这个位置,是中期的底部。

但另一方面,市场还存在众多的压力因素,上行的空间有限。例如,房地产税的征收、欧洲债务危机、银行的再融资、大小非减持等。其中,地产调控成为市场上行的政策压力,欧洲债务危机对国外经济的拖累,进而会影响国内的出口企业。

我们预计,中短期市场会在2500点~2700点附近震荡,2500点将是一个强有力的支撑点位。

在做多做空意愿都不足的市场内,投资者该怎么解套?

短期来看,市场还有下挫空间,可以暂时减仓,等到底部确认时,再拿资金抄底,做波段性操作。如果不擅长这种波段操作的话,可以持仓等待反弹,毕竟中期来看,目前已经处于底部区域。

对于行业板块来说,如果手中拿的是地产、钢铁、煤炭等强周期股票,这些板块一有反弹,就要卖出。如果是最近资金流一直关注的、跌幅较少的防御类股票,例如医药等板块,可以逢低买入,但不要追涨。这类股票无论是从技术面还是从中长期的基本面,都相对安全。

对于我们来说,最近的操作思路是轻仓观望,多看少动,等到底部确认之后再参与市场。

(北京弘酬投资管理公司投资总监孙燕军)

选好股票跌了就买进

我们把市场波动分成三种类型:第一类是大级别波动,一般指市场整体跌幅超过30%以上;第二类是中级调整,跌幅在20%左右;第三类是小级别调整,跌幅10%左右。

大级别波动是由经济周期决定的,比如经济出现衰退或者萧条,就肯定会引起股市大幅下跌,2008年的市场就是这样,那时估值体系会崩溃,不规避就有致命风险。

中级调整是由大经济周期中的小周期决定的,主要是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逆向操作引起的,但经济基础还比较稳固,经济运行整体态势也不会改变,在操作上能规避最好,不能规避也不会出现致命问题。

小级别调整是由市场情绪决定的,可以忽略不计。

这次调整属于中级调整,目前阶段,宏观经济处于观察期。政策可能暂时停滞在目前的状态下,不再继续收紧但也不会放松。

基于中级调整的判断,4月份时我们就把仓位降低不少,但仍然保留了四成长线仓位,对没有安全边际,或者上升空间有限的品种进行了仓位调整。但这次下跌跟2008年不一样,不是大的系统风险,所以保留了底仓,同时也选好了下一步要密切关注的股票,并随时做好入市准备。最近在股市从3200高点跌到2500点左右时,我们已经开始增加一些仓位。

股市到了这个位置,我们就看估值,其实股票都已经选好了,现在就等它跌。至于大盘涨不涨,那不是我们判断的主要依据。从板块上讲,还是看好新能源、新材料、节能减排、TMT、医药、消费等。

(上海汇利资产总经理何震)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相关文章
  • ·12位私募高人支招熊市反弹解套法
  • ·12位私募高人支招:熊市反弹五大解套法



  • 相关说明
    |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网站帮助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证券之家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2008 证券之家 本站法律顾问:北京姚克枫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