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证券之家投资理财理财学习
 
 
揭秘银行房贷路线图 对自愿加价贷款人留余地
发布时间:2011/11/9 17:29:01
 
文章内容

倒逼机制下的“以价补量”

陆小姐告诉记者,她打算用等额本息还款法从银行按揭贷出200万,期限30年。房贷利率上浮10%后,她总共需要多还款近35万,也就是每月多还近1000元;而相比一段时间前银行还普遍存在的85折房贷利率,她总共要多还近85万,每月多支出2300元。也就是说,在上浮10%的利率面前,房价下跌也被大打折扣。

某上市股份制银行内部人士告诉记者,作为一家上市公司,银行也是要追求利润和业绩的,总行每年制定利润指标,也都是要面对通过董事会审核的压力的。

总行制定整体的盈利目标后,会将其拆分发放到各分行、进而布置到各支行。根据14家上市银行的年报数据显示,即使近年来金融脱媒效应初现,利息差收入仍是中国银行业主要利润来源。

难以改变的“利息差依赖”近期遭遇资金面从紧、存贷比压顶。据央行统计数据,2011年前三季度人民币存款增加8.11万亿元,同比少增2.09万亿元;9月份人民币存款增加7303亿元,同比少增7259亿元。现金储备规模的缩小让银行越发“无钱可贷”。

各商业银行可用于放贷的总量“老本”减少了,对单位效益的压力也就随之增加了。上述内部人士分析,目前银行的“加价不加量”,完全是总量控制倒逼机制下的成本转嫁、“以价补量”。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金融学院教授郭田勇(微博)此前也表示,今年以来,央行五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大型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升至21%,市场流动性紧张,信贷规模大大压缩。在规模受控的情况下,银行盈利的压力却并没有减少,以价补量、调高利率是必然的。

具体到支行,上述内部人士表示,他所在的支行每年可用的“三费”(财务费用、管理费用、营业费用)额度与完成的利润指标是成正比并逐年累积的,若该支行当年用完费用额度却没有产出相应利润,下一年的三费就会按比例被扣除;再具体到一个客户经理,他每年需要完成的存贷指标和创收任务也是额定的,而他也正是靠创收能力来获得业务提成。在这样的运作和考核机制下,对于“吃力不讨好”的房贷进行利率上浮,就在情理之中。据第一财经(微博)日报

8家上市银行存款余额减少4000亿

本报讯(记者 杨金金)三季度,8家上市银行存款余额减少4000亿。近日,随着16家上市银行三季度报的公布,不少业内人士开始担忧,银行存款余额减少,会不会直接对四季度的贷款规模产生影响?

8家上市银行存款负增长

日前,16家上市银行已经全部公布了三季报。据统计,截至9月末,16家上市银行的存款余额共计近54.9万亿元。其中建设银行、中国银行、招商银行、华夏银行、农业银行等8家上市银行三季度存款余额比二季度减少4131.30亿元。

对比上市银行三季度报和半年报,建设银行三季度末存款余额为9.73万亿元,较上年末增加6602.11亿元,但与6月末相比却流失了1565.28亿元,季度环比减少1.58%,成为存款流失最多的银行。

存款余额环比减少排名第二的是中国银行。该行今年9月末存款余额为7.97万亿元,相比今年6月末的存款余额8.10万亿元,共计减少了1255.85亿元。招商银行的存款余额也有近1000亿元的减少。此外,农业银行、华夏银行、民生银行存款余额也是环比负增长。

此外,其他各行虽然没有出现环比负增长,但三季度新增存款都在下降。浦发银行情况较为乐观,9月末存款余额为1.8万亿元,较上季度小幅增长。

四季度贷款规模受影响

“我们都可以放假了。”某股份制银行贷款经理刘经理看到这组数据后调侃说,“今年四季度银行贷款就不指望了,我们这些专门做贷款的年前就可以放假了。”他认为,三季度存款余额下降肯定会影响四季度的贷款增量。

三季度存款余额普遍减少,银行贷款规模将受到限制,前段时间市场传言的货币调控政策放松可能性很小了,刘经理表示,受存贷比的限制,银行贷款业务量有所下降,为了完成存贷比考核,四季度银行的工作重心将转向存款业务。

据了解,在第三季度银行存款负增长的情况下,14家上市银行存贷比较今年6月末有所攀升,有10家上市银行存贷比超过70%,中国银行、招商银行、兴业银行以及民生银行的贷存比超过75%的监管红线

业内人士认为,受存贷比限制,四季度银行贷款会受一定影响,银行无法放出贷款,也将对实体经济带来一定的影响。

专家观点

对市场不必过于悲观

8家上市银行存款余额减少4000亿,武汉大学金融学教授叶永刚则认为,影响银行存款余额的因素很多,但环比数据只能说明短期现象,目前,财政、银行都在不断投入,因此,市场不必过于悲观。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相关文章
  • ·揭秘银行房贷路线图 对自愿加价贷款人留余地



  • 相关说明
    |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网站帮助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证券之家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2008 证券之家 本站法律顾问:北京姚克枫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