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证券之家财经新闻今日焦点
 
 
另类老鼠仓:专业机构投资人士的暴利诱惑
发布时间:2009/12/3 19:22:00
 
文章内容

利用公司投资信息

作为比较专业的投资者,这些机构投资人士私下进行代客理财,一方面是利用自己在行业里的专业技术,但另一方面,由于其能够接触到自己公司的投资信息,也给代客理财增加了砝码。

但上述私募人士却不认同把钱交给这些投资人士去管理的做法。据他了解,尽管这些人具有信息优势,但实际上,他们也都有各自的操作风格,并不一定会根据其公司的投资方向来进行操作。

即使从这些机构的公开信息来看,“这些年的年均复合收益率有几个超过一倍?”该私募人士认为,他们的水平普遍都不算太高。因此很多希望代客理财的客户可能不会有太高收益,甚至也要冒着亏损的风险。

上述保险投资人士却自信地表示,“有我这样的条件,想赔都不容易。”据他称,即使在2008年大跌时,由于较快空仓,仅持有债券,该保险机构所进行的投资也没有出现亏损。

他甚至认为,如果在年底前建仓,到了明年年底,会实现翻倍收益。即使万一出现亏损了,只要客户不着急,还是可以通过继续投资赚回来。

尽管没有保底,但周围很多人,至今还没有乱做一通的,上述信托投资负责人也认为出现亏损的可能性不大。他们身价也都上千万,都是比公募还要讲信用的。

当然,相对于客户可能出现的亏损风险,这些代客理财者们也存在着一种风险,即为客户获得收益,却因客户毁约而得不到报酬。

上述保险人士就特别强调,由于都不能拿到桌面上谈,因此基本上这种操作双方是不会签协议的,但账户的资金都是委托方的,所以操作方特别关注的一点就是对方一定要有信用,“不要赚了后不给钱”。

管缺位

对于基金经理们来讲,做“老鼠仓”所面临的另一个更大风险就是被监管机构查处。而近期,随着多起“老鼠仓”事件的曝光,监管层对于内幕交易的监管也越来越严格。

中国证监会主席助理姚刚昨日在深圳就再次强调,将严格防范“老鼠仓”、非公平交易和各种形式的利益输送行为。

深圳某基金公司人士表示,现在查得很严,大家都很紧张,估计下一步会追查到保险、信托等其他投资机构。

但接近证监会的一位资深法律人士则并不认同保险、信托等机构将同样被查处的说法。他认为,如果从证监会角度,是很难去查处这些私募行为的。因为保险机构是归口于保监会监管,信托机构则归口于银监会监管。可见,目前对于保险、信托出现的这种情况,存在着监管缺位的现象,行政规定上是个空白。

不过,该人士指出,尽管行政上缺乏监管,但这部分人实际上已经触犯了刑法修正案(七)的相关规定。

在今年2月份公布并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七)》中增加一款规定,“证券交易所、期货交易所、证券公司、期货经纪公司、基金管理公司、商业银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的从业人员以及有关监管部门或者行业协会的工作人员,利用因职务便利获取的内幕信息以外的其他未公开的信息,违反规定,从事与该信息相关的证券、期货交易活动,或者明示、暗示他人从事相关交易活动,情节严重的,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

而上述第一款处罚规定为“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

因此,上述某信托投资负责人表示,其所进行的私募还是非常谨慎的,对委托方的资金会有一定要求,其来源必须是阳光的。而比如拆借的资金不会做的。他认为,拆借资金,对投资人来讲,肯定会有还款压力的。否则出了问题,各方都很难厘清。

[责任编辑:jbyao]

上一页  [1] [2] 


相关文章
  • ·另类老鼠仓:专业机构投资人士的暴利诱惑



  • 相关说明
    |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网站帮助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证券之家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2008 证券之家 本站法律顾问:北京姚克枫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