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证券之家财经新闻今日焦点
 
 
股指未见底政府需用真金白银来救市
发布时间:2008-11-4 15:56:56
 
文章内容

股市自6124点滑落至目前1700点附近,跌幅可谓巨大,而今日股指极有可能考验前期低点,市场见底了么?到底底在何方?哪些措施才能真正救市?《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就这些问题,对国内顶尖的三大研究所所长进行了深入采访。三位专家对市场描述大同小异,对后市的看法也惊人一致,而对于政府救市,则均有所期盼。

腾泰:快推“大小非责任基金

银河证券研究所所长腾泰认为:A股缺乏类似欧美的长期估值标准,并认为市场仍看不到底,建议政府出台专门的针对股市的措施,并认为救市应先行推出“大小非责任基金”。

缺乏合理的股市估值体系

“不管是中国的资本市场还是全球资本市场,虽然很难在一定时间内有共同的估值,但相对的估值仍旧存在”,针对A股为何在外围下跌时暴跌,外围上涨时小跌的“怪现象”,腾泰首先是对市场还有没有估值体系进行了判断。

他表示,国际上对股市的主流看法是从基本面角度着手,也就是用自由现金流贴现法来判断大盘走势。按照这个方法,预计今年中国的GDP将在9.5%左右,而明年将在8%~8.5%左右。虽然比照自身下跌较大,但仍旧是全球发展速度最快的。银河证券判断,目前利率下调到了3.6%,明年会下调到2.6%,还有1%的下调空间,而明年的通胀率很有可能回落至3%以下。

从上述数据中,可以认为:中国经济将进入低通胀、低利率、高增长时代,在全球经济中也该是“一枝独秀”,中国股市的平均估值应该高于全球才对,但是现在全体股民都在询问“底部何在,为何中国股市毫无道理的‘瞎跌’”?在腾泰看来,全球金融危机导致信用收缩导致西方股市大跌。但他认为虽然大跌,但西方市场从来没有丧失估值标准,他们还在按照既有的估值体系进行运作。

同时,腾泰认为,政府必须出钱救股市。西方国家可以拿出几千亿美金,几千亿英镑来直接买股票,买问题金融机构,我们的政府还没有拿出有利、有效的方案,而这也是市场丧失信心的主要原因。

“社会责任基金”宜早不宜迟

“我建议投资者或者有关政府推出这个基金”,腾泰认为,由于平准基金牵涉的面太广,很难马上出台,而且中国目前的情况也和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时的香港不同,因此设立一个“长治久安”的基金非常重要。他表示,香港当年的盈富基金是政府为了与国际对冲基金博弈,属于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只要把对冲基金打跑了就不会有问题了,而现在的股市,“大小非”打不跑,排队等着上市的公司又越来越多,属于一天不买一天不少,因此就算拿出2000亿元~3000亿元资金充实平准基金,也会出现“一宣布买入股市就涨,一透露消息卖出股市就跌”的情况。

腾泰认为,大小非社会责任基金可以分散招标给市场的投资机构运作,政府出资一部分,再社会募集一部分,这样可以放大基金的总量。假设总量2000亿的基金入市,政府可以拿出20亿投入一只基金,另外再募集80亿,组成百亿规模的小型基金,这样会把基金放大5倍,分阶段进入股市,一方面长线解决了股市供过于求的压力,另外,从盈富基金运作的情况看也会为政府和投资者盈利,又能稳定股市,属于多方利好的办法。

腾泰表示,中国的市场与美国不同,这里没有很多的信贷,也没有放大杠杆,即便一家出现问题也不会扩散到总体,因此我们在此次金融危机之中没有看到金融机构倒闭,但是资本市场发展得不好,对于实体经济影响巨大:影响投资者对经济的信心,投资率下滑;造成居民财富的大量缩水,影响消费信心;融资功能丧失加上贷款受限,股权资本数量下跌。

“小病时不治,大病时难治”,腾泰认为,面对总量1万亿元的大小非,以及排队等待上市的300多家公司,已经超跌的股市急需政府出面救助,早救股市则早好,现在2000亿元~3000亿元就能救起来,越拖则付出的代价会越大。

李康:连续的政策救市才能挽救信心

光大证券研究所所长李康的观点极为鲜明,他认为弱市不言底,并指出:良好的虚拟经济往往有助于实体经济的发展,认为政府应该救市。

跌到1700点附近,A股见底了么?带着类似的问题,《每日经济新闻》对光大证券研究所所长李康进行了采访。

然而,李康的第一句话就是:弱市不言底!在市场极度缺乏信心的情况下,现在的A股已经不是基本面、技术面所能判断的问题,而是要考虑其系统性风险,如果政府不出台拯救信心的实际措施,那么股市显然无预期可言。“如果没有具体措施,那么底在哪谁也不知道”。

连续的政策方能挽救信心

李康表示,相比欧美救市的真金白银买入,A股目前的救市力度明显不够:此前的“救市三道金牌”并没有产生实质效果。汇金增持三大银行各200万股后再无声息,印花税单边征收对市场有短期刺激,但注定无法改变市场趋势,而大股东增持很多投资者都认为只是花拳绣腿。事实证明政策的利好不足,反而会造成市嘲期望大了,失望也大”。

“很多利好政策缺乏后续政策的支持,反而造成了政策浪费”,李康惋惜地表示,不管是放松财政政策、货币政策,还是股市的内在政策出台,都没有对资本市场的重要性有一个根本的认识,这就使股灾发展到了非常严重的地步,救市应该先救市场信心。

李康认为,首先应该呼吁成立针对资本市场的统一领导和部署协调部门,对资本市场问题进行监管;第二就是要出台大中小配套政策,包括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使其协调配合;第三就是打出政策组合拳。

应及时推出金融创新产品

“我一直认为几个政策很重要,首先是股指期货的推出”,李康表示,现在市场有种观点认为,股指期货推出会给市场造成不稳定因素,而他则很不赞同,“股指期货的推出有两个好处,第一是现在市场认为股指期货是利好,那么顺应这个预期的话,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另外,股指期货是成熟市场的必备产品,在现在的市场情况下推出股指期货可以促使基金增持,使其大胆、大量地持有优质股份,而不像现在只为了排名,在单边市场上不断出现抛售的羊群效应。”

李康认为,股指期货的推出能够使资本市场得到均衡发展。而另外一个他比较看好的政策则是平准基金。

“平准基金应该尽快推出”,李康表示,平准基金的推出即是一个很重要的信号,也会达到救市目的。李康认为,平准基金的资金来源和运作期限都可以参照市场经验进行设计,而政府能够给出这一资金信号本身十分重要:“如果我们看这个市场逻辑就会发现,很多时候是因为股市跌了大小非才抛售的,其实如果股市不跌或者有一个比较好的未来预期,大小非自然会停止出售,它卖了不还是要买回来么?”

良好的虚拟经济有助于实体经济

发展资本市场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但很多时候我们仍旧看到的是一个积弱的资本市常

李康认为,资本市场的作用应该被高度重视起来,并且应该将这种重视落到实处。如果只是等到股市的问题波及到了所有的公司和金融机构,商业银行因此坏账林立,即便救助也会付出惨重代价。

李大霄:最坏的时候还没过去

英大证券研究所所长李大霄在2007年底就开始看空A股,在采访中,李所长认为探底仍将继续,目前A股环境已今非昔比,投资者应该用全流通的眼光来看待A股市常

探底仍未终结

李大霄仍然认为市场的探底进程尚未终结。

“从空间的角度看,A股下跌了这么多,平均PB距离2005年极端情况998时的1.6倍,已经算是合理区间,但肯定不是最低位的数据,我们要注意的是外部危机的加深和宏观经济如果继续恶劣,就算历史上的最低点也不是牢不可破”。李大霄明确向记者表示,假如情况进一步恶化,股市还会继续下滑。

他表示,从空间的角度看,股市整体下跌了70%后,目前股价在18年的资本市场历史上绝不是高估状态,但也只能说是处于合理区间,而且也比较合理地反映了当前的经济状况。但从经济恶劣的情况来看,“最坏的时候还没有过去”。

用全流通的眼光看待股市

另外,从时间角度看,去年的6124点或者就是一个分水岭。在6124点前,属于股改送股阶段,而这个点位之后则除了10多家老大难的S股外,A股已经进入了全流通时代,A股出现调整本身与全流通的进程有关。

“全流通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是股市内在质的变化,投资者考虑问题的思路不能使用此前的经验教训来生搬硬套。”李大霄表示,这种变化主要体现在,股票全部可以流通、大小非解禁博弈以及控股权变化等。

李大霄表示,除了大小非这个压力之外,宏观经济何时见底以及外部危机的落定也是股市见底的标志。

目前,无论经济周期、市场周期和政策周期都没有明确的底部信号出现。另外他强调认为,投资者一定要注意全流通市场阶段与此前的资本市场情况不同,目前是中国资本市场朝向成熟迈进的阶段,判断的标准也要发生变化。


相关文章
  • ·股指未见底政府需用真金白银来救市



  • 相关说明
    |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网站帮助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证券之家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2008 证券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