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证券之家财经新闻今日焦点
 
 
经济有好转迹象 两率齐下调A股或迎拐点
发布时间:2008-9-16 20:23:59
 
文章内容

根据相关统计,8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上涨4.9%。同比涨幅在今年内首度落在5%以下,而此前业内的普遍预期是5.6%上下,这一出人意料的数据是否会就此引发投资者的信心?机构们对于下一阶段的宏观经济和市场的最新观点又是怎样的呢?

经济前景:有好转迹象

这个超预期的数字,显然给投资者对宏观经济的看法带来更多信心。

交银施罗德固定收益部总经理项廷锋表示,这种治理通胀的成果是在中央政府控制通胀政策的作用下取得的。在“一保一控”的政策指导下,有关部门力图在保增长和控通胀之间保持适度的平衡,考虑到8月贸易顺差达287亿美元的历史最高值,货币政策仍将保持其连续性,而CPI的下滑为政策调整提供了空间。

另外,仍有相当基金在对CPI数据表示欣慰后,对未来的经济继续保持警惕观点。浦银安盛等基金认为,CPI与PPI 的差值虽然进一步扩大到-5.2%的水平。但展望9月份,CPI有反弹的可能,而PPI将由升转降,因此,CPI与PPI的差值有望缩小。未来CPI和PPI的差值走向值得重点关注。因为,它直接作用于微观企业盈利。

市场拐点:应者寥寥

那么,市场是否会出现大的行情呢?

相当部分公募基金经理认为,可能性不大。这个表态和3个月前,3000点以上,大批基金憧憬反弹的情况构成了鲜明对比。有的基金经理认为,目前的惨淡行情可能继续,并进入双重惨淡行情等等。

而私募基金公司中欧瑞博董事长吴伟志则认为,市场未来出现反弹的可能性越来越大。不过,他表示真正出手的时机仍需仔细观察。

吴伟志认为,归根结底,这个市场的走势依然是市场自身的规律在左右,宏观经济等因素,虽然可能一定程度上影响市场,但是无法根本上决定市场走势。否则,就无法解释,为何在2001~2005年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5年内,A股市场会出现熊市格局。而市场目前持续下挫的环境,可能确实需要一点市场以外的刺激。

持类似观点的还有一些今年业绩比较出色的基金经理,他们在此前较早地降低股票仓位,并因此而在心理上占据主动。上述的基金经理认为,市场总是比基本面更早出现反映,因此,目前的市场逐步进入可以“看一看”的时候了。

债市投资:或先现曙光

与此同时,明显有相当数量机构对于债市的观点倒是逐步积极起来。

富国基金就认为,8月CPI数据的回落速度,超越了市场预期,上述因素将成为支撑未来债券市场的上涨。

其中的原因是,富国基金预期未来CPI数据将呈现短期上行,但中长期下行的趋势。而 全年CPI数据有望回落至6.5%附近。在通胀预期将下跌的判断下,市场利率的向下调整的空间打开,而这一因素无疑会推动了债券价格的上涨。

另外,一些机构还认为,由于股市财富效应的丧失,越来越多的摇新资金正在涌向债市。上个月启动的债市上涨背后就有这种资金的作用,而一旦通胀的下跌趋势明显后,这个作用的效果也会益加明显。

更有一些机构认为, 通胀压力回落、经济下滑,保险和银行资金加大债券投资力度。会成为未来推动债券市场上涨的动力。若确实出现这种局面,债券市场有望中长期向好。

货币政策拐点初现 利率与准备金率“双降”

目前中国面临的问题比较复杂,美林将被并购,雷曼将要破产,说明国际上一场大规模的金融调整不可避免。而通过这次货币政策的调整细节,也可以看出决策层已经注意到要防范金融风险进一步蔓延。央行的做法,是出于三方面考虑:在保增长、控通胀、防范金融风险三者中,看来还是更着重于保增长、防范金融风险两点。 ——中国社科院经济所宏观经济室主任 张晓晶

昨日,国际金融市场一片乌云笼罩,全美第四大投行雷曼破产,堪称金融“海啸”。不过,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下调人民币贷款基准利率同时下调中小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的举措,向市场传递出积极的信号。

央行称,自9月16日起下调1年期人民币贷款基准利率0.27个百分点,其他期限档次贷款基准利率按照短期多调、长期少调的原则作相应调整,存款基准利率保持不变。这是自2004年10月29日以来贷款基准利率的首次下调。

与此同时,央行还宣布从9月25日起,除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暂不下调外,其他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下调1个百分点,汶川地震重灾区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下调2个百分点。这是自1999年以来该指标的首次下调,世瞩目当时的数值仅为6%,经历了9年时间,此次下调前已高达17.5%。

央行称,此举是为了贯彻下半年经济工作的部署,解决当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落实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结构优化的原则,以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持续发展。(东方网 张晓晶)

央行出组合货币政策 市场走势关键看银行股

中国人民银行昨日公布下调贷款基准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我们认为,这一组合性货币政策对市场走势将起到利多与利空各半的影响。就短期而言,占权重较大的银行股或将成为短线大盘走势的风向标。

利多与利空参半

对于这一组合性货币政策来说,笔者认为存在着利多与利空参半的性质。存款准备金率下调对中小市值商业银行股或将带来积极的影响,因为这意味着这些银行股的贷款规模或将增加,从而带来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的可能。但也存在着利空的信息,因为贷款利率的单方面下调,意味着银行股的存贷差或将收敛,这明显不利于银行股在2009年的业绩增长预期。

值得指出的是,研究机构本来就对银行股在2009年的业绩增长持不乐观的预期,而此次贷款单方面下调无疑将更强化这一不乐观预期。所以,银行股在今日的走势或许难有积极表现,尤其是存款准备金率并不下调的交通银行(601328)、工商银行(601398)、建设银行(601939)等银行股更是如此。

不过,组合性货币政策的调整对于证券市场短期走势来说也能带来相对乐观的预期。一是因为存款准备金率的下调以及贷款利率的单方面下调,显示出从紧货币政策或有松动的预期,这对于研究机构来说,是一个相对乐观的信号,因为从紧货币政策的放松趋势一旦形成,将极大地改善各路研究机构对中国宏观经济未来走向的预测,从而强化投资者的持股底气。

二是组合性货币政策也会改善各路资金对A股市场资金面的预期,从而提升各路资金对A股市场后续走势的乐观预期。

银行股走势成关键

当然,也有观点认为,组合性的货币政策对证券市场的积极预期或将因为近期央行再度发行票据而形成一定的对冲作用。与此同时,银行股的利好与利空效应的对冲作用,也将在一定程度上削弱组合性利好政策的利好效应。所以,分析人士对短期A股市场走势仍持有一定的分歧。

对此,笔者认为应该考虑以下两个因素。一是组合性货币政策的出台的确意味着从紧货币政策有出现拐点的可能,这对证券市场的利好效应是长久的,从而将极大地改善基金等机构资金对未来货币政策的预期。二是组合性货币政策对地产股等周期性股票也有积极的刺激作用,从而能够产生一定的做多动能。也就是说,今日地产股、钢铁股等品种或将逞强,从而推动着A股市场的短线走势相对活跃。

不过,值得指出的是,由于银行股仍然是A股市场的第一权重股与人气股,所以,一旦市场对组合性货币政策究竟如何影响着银行股的诠释出现偏淡的判断,那么,政策的出台就将制约A股市场短线走势的活跃,故建议投资者在操作中密切关注银行股在今日开盘后半小时的走势。如果银行股强劲走高,就意味着主流资金认为组合性货币政策对银行股偏利好,从而能刺激大盘短线的强势;反之,则意味着主流资金认为组合性货币政策对银行股偏利空,而这或将削弱大盘短线的强势预期。

两率齐下调 大盘能否“涨声”响起来?

上证指数从6124点飞流直下,仅用时一年就完成上轮熊市四年才完成的股价结构调整,5000点、4000点、3000点,一个个整数关无声告破,市场多头的无力表现,投资者的无奈情绪都达到极点。上周五个交易日,股指更是在每日创新低,最低点距2000点大关仅剩60余点,指数撞线就在眼前。广大投资者对大底预期一降再降,救市呼声一浪高过一浪。

昨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下调人民币贷款基准利率和中小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货币政策的松动能否给市场带来转机?为此,本报特邀六大机构共同探讨。

主持人 沈明:我国的存款准备金制度始建于1984年,本次之前共经历25次调整,其中只有两次为下调,第一次是1998年3月21日,央行宣布将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从当时的13%下调到8%,消息宣布后,上证指数出现一波涨幅达到21%的弹升行情;第二次是1999年11月21日,央行将金融机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由8%下调到6%,消息宣布后上证指数也小幅上涨。那么,本次第三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市场会有怎样的反应?哪些板块会直接受益呢?

准备金下调之日 大盘见底之时

铑钿投资:8月初,央行低调允许中资银行增加5%-10%的信贷额度用于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日前,日本东京一年期离岸人民币互换利率跌至3个月来新低。这些变化都被市场认为是中国央行下调存款准备金率以刺激经济的前奏。

由于之前美元贬值等原因而引起的国际市场原油、矿产资源、粮食价格的大幅上扬对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影响,再加上前期中国人民银行不断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和发行央票等政策,使得商业银行被迫大力度地收缩银根,国内中小企业也因此不得不去向打着PE旗号的热钱借高利贷,这使得中小型上市公司的资金链严重断裂,而随着存款准备金率下调,上市公司的资金面将会有所改善。因为热钱没有被锁定进央行,所以即使存款准备金率下调,也不会出现“被释放的热钱”因美元回暖而出逃的情形。

在股市颓势下,近期金融机构存款明显增多,投资者信心已大挫,做多的动力不是太强,A股市场拉锯战式的探底过程持续了很长时间。在大盘迫近2000点之时,央行果断宣布下调存款准备金率,人们自然会对股票市场产生良好预期。存款准备金率下调将促进货币供应量增加及市场资金供给,有利于促进社会消费和投资,使上市公司的生产经营环境较以前会有较大改善,对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会产生积极影响,这有利于巩固证券市场持续稳定运行。当然存款准备金率的下调对不同上市公司、不同板块的股票价格会有不同的影响。资本密集型企业对资金的依赖性较大,因此,存款准备金率下调对重工业(汽车、钢铁等)、化工、医药、房地产、电信、信息产业、航空、金融类上市公司将产生积极影响。

此外,下调存款准备金率会增加与货币供应量相关联的银行贷款和股票市场资金供应,从而影响到市场利率,也就是说,从目前所透露出来的信息看,短期内加息已基本不可能。通过市场利率的调整,经济增长速度会趋升,上市公司利润会趋升,股票市场市盈率会趋降,股票市场投资价值会相对增加。股市发展取决于中国经济的基本面,中国经济政策已从抑制通胀转向“一保一控”。存款准备金率成为央行货币政策调整首先选择的工具。虽然货币政策一般是系列而不是孤立的措施,但在股市低迷之际,下调存款准备金率的影响会被放大,股市见底的几率大大增加。

四大因素困扰市场

金百灵投资:众所周知的是,近期A股市场调整的源动力主要在于以下四点:

一是经济增速放缓所带来的动态估值预期的压力。因为如果单纯以目前不足20倍的2008年市盈率的估值水平来说,A股市场已无多大调整压力。但可惜的是,证券市场强调的是未来预期,不少业内人士担心2009年的上市公司业绩增长或将大幅放缓,前期就有知名券商研究所对钢铁股、银行股的2009年业绩作出了大幅向下调整的信息,在此影响下,机构资金不敢轻易持有2009年业绩下滑趋势明朗的个股,也就有了近期持续不断的抛压潮流。

二是资金面的压力。这一压力预期其实来源于两方面,一方面是市场原先的存量资金在证券市场持续熊市的打击下渐有退出市场之意愿,从而使得市场存量资金渐渐减少。另一方面则是筹码供应量的增加,不仅仅在于IPO、再融资,而且还在于大小非以及新老划断后的限售股解禁的压力。另外,央行票据的发行、以企业债券为代表的债券市场的火爆均在一定程度上分流了A股市场本已捉襟见肘的资金,从而使得市场有限的资金迎接持续膨胀的筹码供应,在此影响下,市场的预期就不佳,股价重心只得不断下移。

三是国际大宗商品牛去熊来所带来的做空能量。有观点认为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回落有利于PPI的回落,从而有利于A股市场。但毕竟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回落对有色金属股,尤其是中国石化中国石油等个股的股价也会带来极大的压力,而这些品种又是A股市场的人气股或权重股,所以,市场的压力仍然存在。而且,国际大宗商品期货牛去熊来也意味着全球经济减速,毕竟只有在经济减速的背景下,市场需求下滑,才使得国际商品期货牛市土崩瓦解。这也就意味着我国出口导向型的上市公司业绩或将面临着出口放缓所带来的压力,这自然不利于A股市场的企稳。

四是近期关于房地产市场价格的回落信息、汽车销售量增速创近年新低的信息均从一个侧面说明上市公司业绩增速放缓预期已变得相当明朗。因为房地产、汽车等已成为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长的引擎,所以,随着这些行业景气的回落,也就意味着我国经济增速放缓,这对上市公司的业绩增长自然带来较大的压力。而证券市场核心投资理论之一就是未来业绩增长,所以,随着未来业绩增长预期的不佳,那么,A股市场的短中期走势的预期就不佳,故近期A股市场在基本面未出现相对乐观信息之前,难有真正止跌企稳的走势出现。

衰极而盛 反弹时机渐成熟

北京首证:两市上周略高开后均缩量整理并收长下影阴线,大盘虽受制于周均线或再现“双低”现象,但周线却又一次出现七连阴,既说明目前尚处于弱势格局中,也预示重大转机极可能已近在眼前。

一、两度周七阴,含义各不同。

毋庸讳言,目前市场仍处于弱势运行状态中,沪市周内还天天创新低,大盘再创新低的可能因此就无法排除,2000点一线能否构筑坚实的底部自然便成为万众瞩目的一个焦点。作为整数和心理大关,2000点得失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但客观的讲,任何一个具体点位都没有太多的实际意义,或者说,大家所说的不过是一个极端低点问题,而不是底部区域。从发展的角度看,近年来的市场规模不断扩大,而不少个股则从来没有2000点以下的经历,总市值排名前20位的也有半数或以上都是如此,可它们却参与了大盘下调,如中国石油、中国神华中国太保等超级航母,计入股指后的最大跌幅依次约为73%、71%和68%,而大盘同期则分别为61%、64%和62%,股指跌幅因此也就更大一些,甚至超过了2135点这一百分比调整的极限(深市未触及)。

上周两市继续下调并同时收出第七根阴线,这既是年内第三次长时间连续下调,也是历史上绝无仅有的,但“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换言之,市场转机很可能就出现在最近一两周,某种意义上也体现了事不过三的道理。回顾历史可发现,深市1991年曾连续15周收阴(深综指2002年12连阴),沪市周线连阴纪录为1992年的10根,即这些纪录都是上个世纪的事情了,而本世纪则共有七次七周或以上连阴,最早的一次发生在2001年12月至次年1月中旬,最长的一次是今年初的八连阴(实为七周半)。此前六次之后,市场虽然都出现了不同幅度的回升,可值得注意的是,年内前两次的反弹力度呈递减态势,而沪市年内三次(深市只有年初和最近这两次)的最大跌幅则都在30%上下,近阶段的跌势之惨无疑就是空前的了。尽管如此,但市场调整至今也更加充分,而连续收阴则具有双重含义:一是客观、真实地反映了市场的极弱状态,一是预示中期反弹极可能将在近期逐渐展开,而由其它情况判断,最近很可能也是年内最好时间段,甚至可能是唯一的一次机会。

总体来看,这次反弹初期很可能会表现得犹犹豫豫,短期反复也会不断出现,但中期升势形成的标志却依然是大盘上破较重要的周均线,如5周,即下周大盘至少收于2271点和7576点,而上破4周均线,则需要收在2227点和7401点;否则,反弹行情在技术方面就难以确立。

二、缩量近极致,放量可期待。

无论是日成交额,还是日(周)均成交量,目前都处于不断萎缩的过程中,去年以来的地量纪录由此也再次被刷新,但绝对成交水平已经达到筑底的要求,而近两周的日均成交缩减幅度则保持在10%左右,这与此前5周也就大不相同。值得注意的是,上周日均成交仅相当于历史最高纪录的1/10,这很可能将成为反弹即将展开的一个重要征兆,而至今的周成交额则已连续三周逐渐缩减,这也是持续缩量的一道坎或曰极限,最近两周再次出现放量的可能性因此也就相当大。

需要提醒的是,本周只有四个交易日,成交总额是否放大固然存在较大的疑问,但日(周)均成交额却完全有可能有所增加,特别是在大盘试图上破重要的周均线即确认反弹形成的情况下。

东方证券:上周股指继续换档下跌,周末盘初创2064点的新低,将本轮的累积跌幅扩展至66.3%,沪市周成交金额继续缩减至1320亿元。9月刚至中旬,但月跌幅已达到13%,空方依然呈现完胜的态势,下跌已成为惯性。

从上一周的交易来看,多方唯一一次较为主动的反抽是在周三早上。当8月份的CPI公布为4.9%接近下限、PPI公布为10.1%接近中限时,部分逢低买盘有主动性入场的迹象。而在最后两个交易日中,美股中的金融股大跌、港股大幅震荡,均波及至A股。招商银行在莫须有传闻的影响下,带领高价银行股快速下跌,并传导至部分地产股;石化双雄无法企稳,部分带有H股的中高价A股大跌;同时,财政部和证监会联手遏制利润操纵将出台2号解释说明,使得“T”类个股和部分重组权重股全线下挫。

但在股指快跌的过程中,医药板块、券商板块、沪市本地股、电力股、航天军工概念股等在短线资金的支持下还是有所表现。与此同时,部分低价的带有H股的A股走势稳健,如北人股份华能国际中国南车等均未随指数创新低,反而走出了独立行情。

从指数上来看,上周已是连续的第七周阴线,股指在管理层维稳之后依然下跌了近30%。虽然在此期间,管理层也推出了一系列治市性的制度化建设文件,但离股民的真正需求还是很遥远。但越是在这种时候,越不能放弃。虽然很难去预测还有多少下跌空间,但有一点应该是肯定的:正是因为前面已经出现66.3%的累积跌幅,所以大部分的风险应该已经释放得较为彻底了,未来的机会将越来越大。向下的幅度目前已经远远小于未来向上的幅度,故更应该坚持和忍耐。

[责任编辑:ameliezhang]


相关文章
  • ·经济有好转迹象 两率齐下调A股或迎拐点



  • 相关说明
    |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网站帮助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证券之家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2008 证券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