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物资开发股份有限公司(0511)公布的1997年度报告表明,该公司去年每股收益为-1.16元。由于该公司经审计已连续两个会计年度亏损,根据深交所股票上市规则的有关规定,公司董事会发表了“关于股票交易实行特别处理的公告”,从而成为中国上市公司中第一只“ST股票”。为此记者采访了该公司董事长李盛丰先生。(千金难买牛回头 我不需再犹豫)
记者:从4月28日起“辽物资A”将实行特别处理,对这个问题您怎样看待?
李总:切实保护广大投资者的权益,按照《上市规则》对上市公司实施监管,是交易所的职责,对此我们坚决拥护,作为上市公司按照法律。法规披露信息和接受监管,是我们的义务。因此我们在收到公司1997年度审计报告后,根据《深圳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第九章“上市公司状况异常期间的特别处理”之规定,立即报告了深交所, 同时提交了“关于股票交易实行特别处理”的申请。 公司截至1997年末已连续亏损两年, 1997年比上年亏损增加4倍,当然1997 年亏损额中包括处理以前年度潜亏9500万元,由此卸掉了包袱。实行特别处理后,有助于告诫广大投资者控制投资风险。当然,特别处理不等于对公司的处罚,特别处理期间,公司的权利义务不变。(剖析主流资金真实目的,发现最佳获利机会!)
记者:您能否谈谈辽物资经营亏损的原因?
李总:原因很多,也很复杂,总结起来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有宏观方面的,也有微观方面的。辽物资是一个由老企业改制的上市公司,人员多,包袱重。近几年,钢材、有色金属等生产资料价格持续疲软,市场需求不足,市场竞争无序,商品销售价格不断下降,致使公司存货值高于市场价格,利润下降。主观上是由于近几年来决策不当,公司在主业尚未形成规模的情况下,盲目追求多元化经营,开辟第二战场,使公司没能充分利用有限的资源一以致出现了资金紧张,主业滑坡,而各项投资又难以形成规模的局面。从体制上讲,公司转制不彻底,内部没能形成灵活有效的决策机制、监督机制。这些众多的因素交织在一起,从而使公司从1996年起陷入亏损的泥潭。
记者:您出任公司董事长只有一年外时间,1998年对辽物资来说又是生死攸关的一年,对此公司有何打算?
李总:辽物资实行特别处理后,对公司的每名员工都有一种压力,如果今年再亏损,公司股票将被暂停交易,到那时我们真的无颜面对股东。特别处理给公司每个人敲醒了长鸣的警钟,我们要变压力为动力,加倍努力工作,摆脱目前的困境。然而,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想摆脱困境也并非一蹴而就,尤其在目前生产资料市场仍处在较低迷的市场环境中,重振主业,我们深感回天乏力。在前不久召开的公司董事会会议上,大家对连续两年亏损的状况进行了认真剖析,深刻地总结了纫验教训,同时确定了组织资本运营,提高公司资产质量,调整经营结构,完善经营机制,尽快扭亏为盈的指导方针。这一方针的实施,还需要时间特别是还要做大量的工作,我们希望社会各界能给予我们更多的支持和理解。
《中国证券报》
一九九八年四月二十九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