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证券之家财经新闻今日焦点
 
 
中国经济增长存在减慢趋势 下半年有四大不确定风险
发布时间:2008-7-14 20:18:09
 
文章内容
    最新一期《瞭望》新闻周刊载文指出,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和活力依然强劲,但进入下半年,四大不确定风险因素需要高度关注:

  首先是美国经济走弱对中国出口增长的影响。^nrlpk

  针对外贸顺差过大的问题,近两年中国对出口增长采取了较多抑制措施。n证hz之o包括人民币汇率持续升值,对部分出口产品降低或取消出口退税、加征出口关税等。*l^hfv此外,资源性产品和劳动力成本提高,资金成本上升与中小企业融资困难,也对出口形成越来越大压力。lzl券f而今年又因美国次贷危机导致了其经济走弱,并使国际经济和市场出现了不利于中国出口增长的变化。yi^证q证

  在这些因素的综合影响下,今年以来中国出口实际增长出现了较明显回落。&p^vmj未来在一系列抑制出口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外贸出口企业的困难有可能继续发展,进而导致出口增幅继续回落,其对总需求增长的负面作用,对经济增长的负面作用应予以高度重视。hy证券e

  房地产业发展可能出现周期性调整。rmyldu

  今年以来,中国城市房屋销售价格指数同比和环比涨幅均呈现持续回落态势,深圳等部分特大城市房价出现了明显下降。&v券券vp这一变化引起了普遍的看跌预期,导致住房销售量减少。coonri1~5月份城市房屋销售量同比下降7.2%,而上年同期则为增长16.8%。ppnj券p预计这一态势会进一步发展。uh券ry证

  城市房价过快上涨带来了一系列严重问题,必须加以控制,但也要警惕大涨之后出现大落。证pvyr如果未来住房市场继续低迷,加上贷款紧缩因素,估计会有越来越多的房地产企业因资金链断裂而陷入困境,房地产业有可能进入周期性调整。mefb^

  房地产业是中国新一轮经济较快增长的重要支柱之一,与工业化、城市化均有紧密联系。之证^ks证房地产建设带动的生产行业有50多个,仅建筑业的就业人数就达到3000多万人,与银行金融也有密切联系,一旦出现调整,其影响面不可低估。zbvp

  企业经营困难可能加大。wjjw*

  2008年的价格上涨推高了企业的生产成本。wj*aah如果考虑到劳动力工资成本提高,融资困难和融资成本提高,节能和控制污染排放方面的费用增加等因素,可以看到,企业成本增加因素多且集中。anw*be

  企业的困难特别集中在下游产业中劳动密集型的中小企业。ekorjb预计这些企业的困难未来还有可能进一步发展。vkubyx如果这些企业由于困难加大而陷入破产境地,则对就业、居民收入增长、出口和经济增长都会带来广泛影响,对非国有经济成分的发展也会带来较多负面影响,必须高度重视。in之b券p

  消费需求和消费结构升级潜伏减慢可能。ecxiox

  受股市走弱影响,居民财产性收入增速减缓。证之*skf随着企业困难增加和劳动工资成本的提高,就业增长预计也将受到一定影响,并进而影响居民收入增长。g证aqmd经济趋冷的苗头,可能会从多方面影响到居民的消费信心,改变居民的消费预期。之f之mtm

  考虑到目前买房需求的变化,油价提高和用车条件的变化对家庭买车需求的影响等,应注意未来消费需求增长放缓、消费结构升级步伐放缓的问题。iuqfyt这个问题一旦发生,其影响链条很长,会从终端需求逐步向上游产业传递,可能导致经济增长比较长时间的调整。h券ohy券

  在这些因素综合作用下,未来经济增长存在逐步减慢的趋势。n*&wuk从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要求看,对这一变化需要高度警惕。fcao&^

  对此,文章建议对宏观经济政策相机微调。xwa*cy

  首先,在食品价格和生活费用价格涨幅趋稳的前提下,应加快理顺市场价格关系,发挥市场机制调节市场供求的作用,改变成品油等产品供给不足的状况;其次,针对通胀压力减弱、经济增长趋降的变化,稳定经济增长,加大对企业经营的支持力度应成为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重点。pxl之z

相关文章
  • ·解析5月PMI指数:中国经济继续保持回升势头
  • ·中国经济有望年底取代日本晋身全球第二
  • ·专家:中国经济将在发展中国家中率先复苏
  • ·统计局:对中国经济数据质疑报告缺乏论据
  • ·中国经济面临不确定性 企稳回升尚需时日
  • ·摩根大通:“中国经济已在全球率先复苏”
  • ·内需带动中国经济缓步上升 回升基础不牢
  • ·解读4月中国经济数据:经济向好 尚需巩固
  • ·大摩亚洲区主席:中国经济走势可能接近W型
  • ·龚方雄:中国经济已处V型反弹阶段
  • ·[图文]沈联涛:危机后中国经济或复苏最快
  • ·姚景源:中国经济持续下行趋势得到初步遏制



  • 相关说明
    |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网站帮助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证券之家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2008 证券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