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的豪言壮语: 力争从2008年开始,全省职工工资每年递增14%以上,到2012年比2000年工资水平翻两番,让职工享受到经济发展的成果。jbhwoy 评:胡主席的“让人民享受到财产性收入”的话依然还在我耳边回荡,我的心情至今无法平静,其实,我仍然在期待梦想中的“财产性收入”。
vycuz当然,当时确实无法预测未来会发生什么,这也不能怪胡主席,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qoucw 同时来看现在的形势,并感觉不到一点点能“豪迈”的感觉,为何广东敢傲视群雄呢?
产业升级,这个可能导致未来发展前景的伟业,难道没有任何困难吗?据
统计,广东省的企业如今赢利能力大幅下滑,约四分之一的企业亏损,让企业涨工资?现在合适吗?许多的疑惑……
分析一 动因: 1、2006年之前6年的
调查数据显示,广东GDP分别增长10.5%、12.4%、14.8%、14.8%、13.8%、14.6%;同期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6.7%、6.9%、11.2%、10.1%、8.4%、8.4%;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增速则更低,分别只增长3.5%、5.1%、3.4%、4%、4.5%、6.4%。
gtwgbr 2、2000年~2006年劳动者报酬占GDP的比率从45.4%降到38.7%。
uhiu券券 3、2000年以来广东居民收入增速不仅慢于东部沿海的辽宁、山东、江苏、浙江、福建五省,而且也慢于泛珠九省的居民收入增速。
cceogx 4、居民收入绝对水平被浙江抛离,差距被“追兵”逼近 。
cjyakb 或许以上的数据深深刺激了广东省的自尊心,摆在面前的只有“平民心”,“去民愤”了。
^gmrv 分析二 措施:通过完善最低工资制度、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工资指导线和劳动力市场指导价位等制度,激励和推动企业合理提高职工的工资水平。
ze证w&c 疑问:质疑的声音 总是不断 1、国有垄断企业,公务员受益论 这种
观点认为,加工资对于国有企业、公务员来说易如反掌,只需要“领导的一个点头”,对执行这个
政策来说,这个群体的阻力最小。
id之uci相反,对于处于亏损边缘的私营、民营企业来说,恶劣的外围环境已经让其无暇应顾,现在又要面临高昂的成本的增加,岂不是“杀鸡取卵”之举?因此,加工资受益的最终还是公职,国企人员,结果是平均工资水平上去了,但差距更大了。
pap^ar更何况垄断企业员工工资本来就高的离谱了!
2、富裕地方受益论 “计划”可能拉大“珠三角”地区与东西两翼和粤北山区的收入差距。
unlxsz从而造成贫者愈贫、富者愈富的现象。
证fkul& 3、工会力量的薄弱 在中国,工会的地位似乎依然是“花瓶”的角色。
djus&z中国工会极少能够单独行动完成与资方的谈判。
bmgbgc企业涨工资的权利依然在老板手中。
xngqqk企业员工不敢协商、不会协商、不愿协商,工会也是寄人篱下,远远没有美国工会的强硬气势,因此妄图依靠集体协商的方法来实现加工资,简直是“不对称对话”。
rag&we 学者谏言: 在经济增长、物价上涨的情况下,给企业与职工减负十分必要。
kbreyw 1、从政府自身做起。
ytxeqy政府应该减少开支,加大公众住房,教育,医疗,社保方面的投入。
t证fvyt 2、降低所得税率,给企业减负,给个人减负。
mthiaf 应该说,这项政策能否成功的执行,必须有许多必须的配套政策,靠现在的几个笼统的的“草图”就想达到预期的“蓝图”,无异于痴人说梦。
snuacl 相关链接: 广东:力争2012年比2000年工资翻两番 广东逾26%工业企业亏损 “工资倍增计划”的现实困境 警惕“工资倍增计划”变成拉大贫富差距的祸源 工资倍增计划最终谁将受惠 实现“工资倍增”不能仅让企业埋单 让百姓分享发展成果要标本兼治 保证工资倍增 工夫更在工资外 后果大猜想: 1、广东省觉得政策难以实现,放弃了,从此名誉不得翻身。
vispiz 2、政府收入富裕,公务员,国企工资涨了,民企、私企由于内外交迫,大批倒闭了,结果,人员都失业了,都去拿低保了,社会矛盾加剧了……
3、政府减税了,收入减少了,公务员工资小幅上涨了,垄断企业改革了,中小企业活下来了,产业成功转型了,全民工资都涨了。
i*sojr 4、
网友大杂烩 >>>
一起来链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