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证券之家财经新闻今日焦点
 
 
又是浙江工商! 希望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发布时间:2008-7-8 22:45:59
 
文章内容
    观点陈述:
  
  洋品牌之所以身处高价却屡屡曝出质量丑闻,主要原因在于它的产品在中国实在太好卖了,其质量在统计学上确实给我们以保障,导致了某些人盲目崇拜,非外国名牌不买;其次是因为中国的监管者的缺位,或者说对洋品牌来说丑闻的成本太低,他们对中国监管者“公关之术”十分有心得。vlukdh这样的环境,疯狂的购买者加上消极的监管者,确实是洋品牌滋生错误的温床。hjc之n&
  
  索引:
  
  又是浙江工商!
  
  在暂停营业11天之后,位于杭州武林广场的LV旗舰店于6月16日恢复正常营业,在这场因缺失产品标样而引起的质量门事件中,他们也付出了相应的代价,记者了解到,浙江省工商局已经向路易威登(中国)商业销售有限公司下达处罚决定通知书,责令其限期整改,没收违法所得29.86万元,并处罚款46.25万元。之之*we&
  
  这不是浙江省工商局第一次对国外品牌下“重手”了。^gqsfi
  
  2006年12月,东芝、富士通、NEC、HP等4个国际知名品牌的5个型号笔记本电脑被浙江省工商局检测为不合格。i&uofp
  
  2006年12月29日,一批西班牙、意大利等欧盟国家进口名牌皮鞋因质量不合格在杭州市郊某垃圾处理场,被浙江省工商局集中销毁。tn券u*r
  
  2006年2月,鲨鱼、都彭、博柏利、雅格狮丹等10个来自意大利、英国等13个国家和地区的国际品牌服装,被浙江省工商局检测出“不合格率高达近60%”。券b*i证k
  
  2005年12月12日,浙江省工商局抽检了索尼6个型号30个批次的数码相机,发现在成像均匀度、自动曝光等方面均存在问题,浙江省工商局责令索尼公司停止销售问题数码相机。cw*k&g
  
  2005年5月,浙江省工商局组织开展的儿童食品质量监测发现,国际知名品牌雀巢公司生产的“金牌成长3+奶粉”碘含量超标。dnl证券o
  
  2005年3月,浙江省工商局在杭州、金华、温州3地查出杭州肯德基“新奥尔良烤翅”和“新奥尔良烤鸡腿堡”中含有苏丹红成分。gcfmbh
  
  为何对洋品牌如此强硬?
  
  “之所以浙江省工商局会被看作‘强势’,是因为我国过去对国外品牌的监管放得比较松,相对以来一直偏弱。rydrla
  
  欧盟利用反倾销维护国内市场,而国内的监管标准却总是滞后或空白。*kdkyd
  
  浙江贸易顺差占据了全国的40%。券rihq数据显示,2002年、2003年、2004年,浙江遭遇反倾销调查案件分别为12起、19起、26起,涉案金额分别为2.13亿美元、3.62亿美元和5.12亿美元,年均增幅48%和56%。l证aoly
  
  作为一直以来遭遇反倾销调查最多的省份,浙江省内企业在国外严格市场环境下的生存,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浙江工商系统强化省内市场环境建设的意识。fwpo^
  
  详见劣质洋品牌的“终结者” 解析浙江工商局现象
  
  分析:为什么洋品牌价格高高在上?
  
  内在原因

  长期的品牌积累。mr之vvf从统计学上来看,的确令人放心。gpl*nr但我们不要忘了巴菲特的提醒,如果历史能够说明一切,那么这个世界上最有钱的人应该是研究公司历史的学者。dyti券m很显然,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过去不能说明什么,我们不能因为它过去的辉煌就断然相信他也会有辉煌的未来。g券qwae
  
  外在原因

  崇洋媚外的心理导致的“价格虚高”,就像股市中的“蓝筹泡沫”一样。hdnlnu
  
  从这一点讲,我反对那些崇洋媚外的人。rn^i券g我不明白他们为什么那么虔诚,就像炒股票一样,他买一支股票难道仅仅是因为它过去一直被人称之为好股票?没有对这家公司做过调研,不知道它的其他,除了名称。dj&dbb
  
  相关报道:
  
  LV就质量不合格产品道歉 洋品牌为何遭遇频频曝光
  
  "退货!" 101名LV南京买家质疑德基
  
  谁是洋品牌价格虚高的推手?
  
  分析:为何还要屡屡违规
  
  原因一:监管问题
  
  政策:“长期以来,我们重名气轻监管的行为导致一些洋品牌有恃无恐。copols”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一位教授直言。e*yckp改革开放之初,一些地方和部门针对洋品牌大开绿灯,“三年免检”、“五年免税”“特别通道”等超国民待遇使得一些洋品牌的产品生产、质量控制、市场销售几乎到了只依靠企业“自律”的地步。jvq&os
  
  进口:国家质检总局有关负责人介绍,由于进口服装大多不在实施检验检疫的进出境商品目录内,检验检疫机构难以在关口对问题商品进行控制。x&dwka
  
  原因二:待遇问题
  
  案例1:据报道,最近在上海的淮海路等一些中心商业街升级改造过程中,民族品牌因“血统不正”纷纷被挤走,取而代之的是鱼龙混杂的“海外品牌”,有些是不知名的国外品牌,有些是挂着“外国身份证”的国内产品,有些甚至是国内企业申请注册的“洋品牌”。w^^neu他们带着洋文,打着国际品牌的旗号,再定一个中高端的价格,就来蛊惑消费者了。pc证ptq
  
    有关人士透露,一直以来,我国一些地方和一些部门,对洋品牌常常十分“放心”,为其开辟“绿色通道”,对其质量的检验、监管和处罚力度很多地方不到位,与国际脱轨,再加上跨国公司在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的运作存在歧视性经营和双重标准等问题,致使洋品牌铤而走险。txx^gp
  
  案例2:国产品牌为何遭政府采购冷遇?江西采购方称,指定国外知名品牌主要是担心国内一些小厂家以最低价中标,造成最低价买到最差设备的局面。&pdl之i排斥国货,最终中标的只能是价格高昂、质量又不见得有优势的国外品牌。ui^jmg
  
  由此可见,一些官员的崇洋心理导致国产品牌在跟洋品牌竞争时直接输在了起跑线上,这就导致了他们更加肆无忌惮,横冲直撞,店大欺客。证meoyq
  
  原因三:公关问题
  
  记者在调查中了解到,每当一个洋品牌被查出质量问题后,大多数跨国公司都会启动危机公关。xwydrh而他们找到工商部门,口气最硬、讲得最多的话便是“你们这样搞会影响地方投资环境”。szbahw有的则具体介绍对中国做出了多少贡献,有的甚至用为政府部门或为社会提供某些便利、赞助等条件,试图换取监管部门的沉默。^证us^^
  
  跨国公司在产品出事后的“政府情结”,折射出的是我们在吸引外资方面的“政府情结”。证m&rx&一些地方和部门长期以来对洋品牌格外关照和优惠,无形中形成了对洋品牌的隐性保护机制。^hwxri
  
  详细:
  
  谁在“崇洋媚外”?
  
  国产品牌为何遭政府采购冷遇
  
  洋品牌屡陷“质量门” 为何仍笑傲中国市场?
  
  质量问题屡被曝光 洋品牌遭遇信任危机
  
  透视:洋品牌的猫腻
  
  一、贴牌生产
  
  河北容城是全球著名的西装衬衣生产基地。nf之hco一家服装企业老板刘先生告诉记者,进驻中国的所有全球知名品牌,都在容城下有订单,“别说中国人的西装了,连欧美市场的,大部分也都是中国生产的。xy券&xg
  
  二、政府公关
  
  相信以前的“商业行贿”已经让你对洋品牌的做法有所了解,这样一来,洋品牌就可以在中国辽阔的市场上畅销无阻,而且可以不计后果,丑闻?不怕,危机公关太厉害,媒体不报,政府不管,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事情终究会被岁月抹去的嘛!
  
  三、假洋品牌
  
  上海一位服装设计师告诉记者:“像‘马克·华菲’,尽管从品牌名到终端店面完全是‘洋品牌’运作,实际上它是几年前由某国内知名休闲服装品牌一手‘打造’的。hube
  
  详细:
  
  “洋品牌”原是中国造?
  
  退去洋品牌“高品质”的光环
  
  直击洋品牌“通关路”
  
  相关报道:
  
  洋品牌还能信任吗? 调查:近五成消费者不信任
  
  洋品牌繁华背后:消费"崇洋"与维权"亮剑"的博弈
  
  依云问题水再次重创洋品牌


相关文章
  • ·又是浙江工商! 希望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 相关说明
    |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网站帮助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证券之家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2008 证券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