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老巴好榜样
不无遗憾的是,正如巴菲特自传《滚雪球》中所言:任何人都可以理解这些简单的方法,但很少有人能够去实施。知易行难,特别是在中国这个不确定性因素众多的市场。
廖冰认为,A股投资主题变化快,投机气氛较浓,每年也会有一两次的系统性风险,因此新兴市场的投资大环境使得价值投资的持股期限大大缩短。
在廖冰看来,巴菲特理念具有4个特征:价值型投资,深度挖掘行业及公司的基本面 (包括公司治理及道德风险)并前瞻性布局,持股时间长,还有敏锐的周期性判断。
巴菲特在选公司时,会更多考虑管理层战略,执行力,管理层道德,这项商业模式的社会意义,而目前可能我国即便是机构投资者,考虑公司治理也要少一些,这可能需要年龄上的沉淀。
因此,价值投资理念的推进与市场中企业公司治理水平有着互为促进的关系。
何震表示,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巴菲特把价值投资从二级市场延伸到一级市场,通过并购来获得复利,而且他对经济周期有着深刻而准确的理解,历史上的几次大跌他都顺利逃顶逃掉了。
汇添富基金首席理财师刘建位1998年通过《巴菲特传——一个美国资本家的成长》第一次接触巴菲特。当时他看到巴菲特投资成功的经历和价值投资方法,忽然顿悟:原来真正的投资成功之道,可以这样平实简单,不用像技术分析那样搞得非常复杂,不用像听小道消息那样天天紧紧张张。
“巴菲特说价值投资就是用4毛钱的价格购买价值1块钱的股票,这和我们平常购物的常识不是完全一样吗!”刘建位感叹,近年来他一直研究巴菲特的投资并著述讲座。
不过,博时基金价值组基金经理万定山表示,价值投资在中国有些被误解了,有人简单的理解是看基本面,但价值投资更重要的是看估值,即巴菲特说的“用4毛钱买到1元钱的东西”,价值投资看重 “资产负债表和现金流量表”即企业的过去和现在,也重视产业研究,产业结构代表更长远的视野。
万定山认为,价值投资其实就是做反向思考,“反向”的第一个要点是便宜。巴菲特只买看得懂的股票,他投资的公司看上去并没有复杂的盈利模式,价值投资者的信念是“均值回归”,也许永远没有合理的估值方法,但总有被严重低估的股票,价值投资者就是纠错者。
在中国这样的新兴市场,很多人更偏好成长投资,喜欢成长溢价,更重视预期而非估值;而在容易受到短期政策或资金量影响的A股市场,趋势投资同样流行,一些投资人仅仅关心价格走势。实际上,尤其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大起大落的A股市场中,真正还在谈论价值、坚持价值的投资人已经是凤毛麟角。
在廖冰看来,在中国每个人对巴菲特的投资理念的理解是不同的,最重要的是巴菲特给了我们一个思想,就是我们这样做是正确的,从事这个事业是正确的,因为我们有个榜样叫“巴菲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