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氏流行病学分析
2005年,为了能与巴菲特“亲密接触”,东方港湾购买了巴菲特旗下哈撒韦公司股票。最近5年,东方港湾每年都会派员亲耳聆听巴菲特的声音。
巴菲特价值投资理念传入中国,肇始于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记者查询,1998年一本 《沃伦·巴菲特如是说》引爆了巴菲特“病毒”。此后关于巴菲特的书籍陆续并密集地登陆中国。
但对当时刚刚起步8年的A股市场而言,巴菲特的价值投资似乎远未如技术派、趋势投资派受欢迎。明达资产管理公司投资总监郭达伟回忆,当时最流行的是葛南维的移动平均线法则、江恩理论之类的技术分析理论。无论是券商还是股评家,谈论的都是量价等技术语言,而在做庄、内幕交易等暗流涌动面前,价值投资更是被忽略。
由于A股的不成熟以及投机性,索罗斯的趋势投资思想逐渐获得中国投资者接受和认可。2000年前后,江恩理论、波浪理论盛行一时。
2003年的明星基金经理肖华管理的博时价值成长基金获得全年收益冠军,价值投资由此开始流行。几年内以“价值”为名的公募基金大量涌现,目前仍有近百只。巴菲特也更为人所知。
巴菲特投资理念真正意义上的盛行应该是2004、2005年,当时中国实体经济增长强劲,但是A股却出现非正常下跌。朝阳永续公司董事长廖冰介绍,周围不少人就特别喜欢看巴菲特的书,其中一个朋友都看了十遍,认为一些股票一定可以买,这批人也坚持到了2007年,最终也在2007年获得了收获。
2005年市场出现波动并一度跌破千点,价值投资又被质疑。
2003年时,刘明达就发现A股很多消费股的价格与香港市场相比要便宜很多,2005年他构建了自己的“傻瓜组合”,即持有三年可以安享其成长,当时这个组合中包含贵州茅台、张裕A和云南白药等消费类公司。
同一年,这些股票同样被许多公募集金经理发现,那时他们称这些股票为“价值洼地”,后来的两年,贵州茅台、苏宁电器、招商银行、万科等一批股票成长为著名“白马股”。
2006年,博时基金就开始按照不同风格将投研体系分为了许多小组,其中就包括价值组。
此时,价值投资已经是巴菲特45年来的赚钱工具。巴菲特的方法仍然没变:评估投资价值,规避风险,保留安全边际,专注,做自己能够胜任的事,让复利发挥实际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