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对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的严重性以及经济复苏的曲折性早有预期,但在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下,今年二季度的一些宏观数据还是引发了人们的忧思。7月15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二季度GDP增速为10.3%,较一季度的11.9%出现下滑;同时公布的6月份CPI、PPI、工业增加值等各项经济指标均出现同比回落。被称为“中国经济最为复杂一年”的2010年已经过半,我国经济究竟呈现怎样的发展态势?在多种复杂局势叠加的情况下,我国经济又该怎样继续前进之路?
增速放缓 但总体良好
“中国经济总体上还是保持了高增长、高就业、低通胀的良好发展态势。”这是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对上半年经济运行的点评。人们看到,今年上半年,全国经济同比增长了11.1%,比去年同期加快了3.7个百分点;夏粮获得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三个好收成;工业增速比去年同期加快10.6个百分点;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从一季度的负9.9%转为上半年的正5.8%;全国城镇单位就业人数增加了500多万,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同比分别实际增长7.5%和9.5%……
上半年国内经济发展情况良好,增速回落主要是由于去年基数的影响和部分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这一点得到了广泛认同。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左小蕾对本报记者说:“数据跟预期非常接近,经济运行总体保持平稳增长,探底可能性非常小。”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也对本报记者表达了类似观点。他认为,今年上半年中国经济在调整中发展,显现出几个积极的变化。首先,从“三驾马车”的具体指标看,虽然以投资为主的格局尚未发生根本性变化,但“三大动力”的均衡度在增加,消费、投资和出口共同拉动经济增长的格局初步形成。其次,从“三大产业”结构的变化看,服务业增加值比重有所提高,第二产业比重有所降低。数据显示,上半年,GDP中第三产业的比重由去年同期的41.3%提高到今年的42.6%,与此同时,第二产业比重由去年的50.1%下降到49.7%。第三,中西部固定资产投资和工业增加值的增速相对快于东部地区。固定资产投资在中西部地区的增速要比东部地区高4到6个百分点,工业的增速高1到4个百分点,这些反映出区域经济发展结构在发生变化。
全年“保8”几成定局
鉴于上半年经济增长11.1%的良好基础,多位专家一致表示,全年实现“保8”目标基本没悬念。
兴业银行资深经济学家鲁政委告诉记者,根据经济增长和就业率相对应的关系,“保8”应该是经济增长的一个底线。他预测今年有可能达到10%以上,即使下半年两个季度GDP增速都是8%,全年超过9%也没有问题。左小蕾表示,根据相关指标估算,全年经济增长有望达10%左右。赵锡军认为全年增长可达9%至10%,除非国际上出现特别大的、不可预期的经济波动或变化。另外,投资回落和出口下滑情况是下半年特别要关注的。
专家们表示,之所以有这么高的预测,主要基于三点:一是中国正处于工业化的后期和城市化的加速期,经济增长的动力依然强劲;二是中国针对国际金融危机采取的刺激政策还未完全退出;三是政策的可操作空间仍然很大。
对于未来中国经济面临的不确定因素,专家也作出了判断。一方面,国际经济环境复杂多变,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已经引发了各国的关注,世界银行也在强调世界经济面临下行风险,并下调了对明年世界经济增长率的预测。另一方面,国内经济还存在不少问题和困难,中国政府进行的一系列宏观经济政策,包括对房地产领域的调控、节能减排工作的推广、城市最低工资标准的提高、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等等,对中国经济增长率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